“生命在于運動”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很多人每過一陣就積極地準備各種運動裝備,或是興沖沖地辦張健身卡。但當健身的時間“遭遇”工作、約會、逛街、大餐等各種“優先”事件時,多數人選擇了放棄,真正能堅持運動的人少之又少,尤其很多中青年人。
國家體育總局曾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16周歲及以上的城鄉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標準(每周參加3次及以上,每次鍛煉持續時間30分鐘及以上,每次鍛煉的運動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進行統計,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只有28.2%,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對此,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研究室教授陸一帆提出,家庭是管好健康的第一步,家庭式運動,比如夫妻一起運動,父母帶著孩子運動等更有利于運動的持久性。
陸一帆指出,一個人可以為不運動找借口,但一家人都行動起來,就會把體育運動固定為家庭活動。家人相互鼓勵,相互監督,相互對比,更利于堅持,達到健身的作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進行了一項長達兩年的跟蹤研究,結果顯示,與家人或朋友結伴比獨自運動效果更好。其次,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增加了運動的興趣,鍛煉不再枯燥,有了動力和自覺性。再次,運動中,家庭成員增強了情感交流,穩固了親情,關系更緊密了,有助于心理健康和家庭和諧。此外,當運動成了習慣,成員們也都把運動當作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后,會更有助于建立長遠的健康管理模式。
選擇適合家人一起進行的運動也很重要,首要原則是循序漸進,不要一次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因為超負荷運動不僅對健康無益,反而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甚至對運動產生心理陰影或抵觸情緒。而且,運動計劃最好安排得豐富多彩、有綜合性,滿足不同家庭成員的需要和喜好。陸一帆推薦,以下運動都很適合全家人一起做。
騎自行車。這是一項對心肺、下肢都十分有利的有氧運動,也是耐力訓練、力量訓練和平衡訓練,可以鍛煉人的靈敏性和協調性。但騎自行車最好是去環境較好的郊外,一家人找個休閑時間一起出行。
散步。這項活動不受時間、地點、設備限制,利于堅持。而且,屬于和緩運動,老人、孩子都可以做。經常散步能夠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活動關節。家人可以每天晚飯后一起出門散步,逐漸形成一個習慣,既放松心情,又強身健體。
乒乓球或羽毛球。都屬于全身運動,有益于心肺,還可鍛煉重心的移動和協調性。父母可以給孩子做教練,利用鍛煉的機會多和子女交流,增加彼此的親密感。也可以分組打比賽,增加運動的趣味性。
陸一帆強調,這些運動都不要求多,只要堅持即可。此外,還可以將運動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比如一家人出門能盡量走路就不要坐車,能站著就不要坐著。同時,一起爬樓、做家務都能讓你的身體活動起來,讓不同部位得到鍛煉。也可以把看電視時間變成健身時刻,家里放一臺跑步機,一邊跑步一邊看電視。還可以放一個健身墊,背靠背相互拉伸一下。平時抽空也可以練練小啞鈴或是比賽掰手腕,都可以起到健身作用。共同運動時,家庭成員還可以輪流當領隊,互相監督、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