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快樂嗎?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與佳沛新西蘭奇異果共同發起了一項名為《全國四大城市居民身體快樂指數》調查,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大城市2400名15歲—60歲的居民進行了問卷訪問,主要圍繞身體五大快樂重要指標——美肌力、順暢力、免疫力、舒活力和愉悅力——深入了解四大城市居民身體快樂指數。結果表明,愛吃果蔬的人群,身體更快樂。而且,隨著年齡的遞增,其水果攝入頻次、蔬菜攝入量和攝入頻次也遞增。
北京人身體快樂指數最高
此次調查中,北京人身體快樂指數最高,達到68.17分(總分100分);廣州在順暢力、免疫力方面均第一;上海居民的免疫力與舒活力都排在最后;成都居民身體最不快樂。四大城市受訪人群中,身體快樂指數不及格的比例達25.9%。在北京、上海,15—19歲人群身體最不快樂,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快樂;而在廣州、成都,30—39歲人群身體最不快樂,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快樂;相關年齡段的人群順暢指數與身體快樂指數成正相關。
都市人承受的壓力程度與水果的攝入頻次成負相關。
從四個城市來看,果蔬食用頻次越高,常感到快樂和滿足的比例也越高;北京居民最愛吃果蔬,在蔬菜攝入量、水果攝入頻次和攝入量來看,均領先于其他三大城市。
專家指出,水果的攝入對緩解壓力程度有重要作用,每周食用水果頻次少于3天的人群,感到壓力大的比例高達21.6%,每天吃水果的人群承受很大壓力的比例僅為12.4%。
果蔬引發腸道“多米諾效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營養專家蔡美琴教授指出,果蔬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尤其是膳食纖維和酶,是腸道健康的關鍵。腸道健康關系到人體大部分的免疫功能以及影響著人的情緒,換句話說,這就是腸道健康帶來的“多米諾效應”。
都市人生活節奏快并伴隨著大大小小的壓力,最常見的情形是沒空吃飯,或者隨便扒兩口加班餐,或者吃大魚大肉來緩解壓力滿足自己,結果卻是適得其反。調查發現,30—39歲年齡層的都市人中,有腸胃問題的比例為47.3%,而且他們的壓力問題嚴重,有中等至極度壓力的人數占64.8%,與腸胃問題成正向關系。
蔡教授解釋,人的腸道堪稱身體最勞累的器官,每天不停地消化、吸收食物,以提供足夠的養分,同時腸道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擔負著重要的抗病功能。如果飲食結構不合理、飲食不規律或者亂吃東西,都會加重腸道的負擔,破壞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屏障,就談不上快樂了。其次,胃腸系統是人體的“第二大腦”,胃腸道里存在與感覺密切相關的激素多巴胺和五羥色胺,若這些物質的功能失調就會出現不同的病癥,造成人的感覺不適,進而影響人的情緒。因此,現代人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消化不良、腹脹、便秘,甚至粉刺、黑眼圈、氣色、情緒等,都與腸道的狀態有莫大關系。天天排便的人更多的感到快樂和滿足,而有便秘、腹瀉、腸道不適的人群則反之,而且更容易感到不耐煩,注意力不集中,思路不清晰等。
專家支招,愛吃果蔬更快樂
蔡美琴教授表示,現代人往往忽略了飲食均衡,比如有些人愛吃肉,盡管果蔬吃得多,但肉量攝入過多的話,同樣會導致腸道問題。根據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的建議,每人每天的蔬菜攝取量為300—500克,水果攝取量為200—400克,肉類為50—75克,魚蝦為75—100克。因此,建議都市人養成良好的膳食習慣,保持膳食均衡,從而得到更多的快樂。
她還指出,不同時令、不同需求有不同的果蔬攝入建議。比如,秋冬可多吃梨、石榴、蘿卜、南瓜等果蔬,也可以選擇全年均有果季的果蔬,如奇異果、蘋果。從營養角度看,建議有條件的話,確保每一天每一頓都有蔬菜的攝入,盡量選擇時令新鮮蔬菜,烹飪方式建議是焯煮,這樣營養最高,而且更適合體質怕冷、腸胃不好、容易腹脹的人群,尤其適合秋冬比較脆弱的腸胃。而在水果攝入方面,營養密度是判定食物營養價值的指針,是將100克食物中主要的16種人體必需營養素含量與熱量高低比較后得出的數值,密度數值越高越好。選擇高營養密度、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能夠讓忙碌的都市人高效地管理營養吸收和身體健康。
[小貼士]
果蔬中的膳食纖維能加快腸道的蠕動,縮短糞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促進及時排便。現代人飲食多肉、多油、多鹽,建議多吃果蔬,調整腸胃和身體體質。
果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以維生素C和維生素A最為重要,不過維生素C在高溫烹煮時會大量流失,因此在食用蔬菜的同時,補充水果攝入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