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務業是圍繞人民群眾健康,貫穿預防、治療、康復等環節的服務業集群。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腦康復醫院院長郭新志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深化醫改進程中加快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對于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郭新志代表認為,健康服務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其發展既關系到民生福祉的不斷改善又關系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在深化醫改進程中加快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質,提高服務業水平,有效擴大就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健康服務業的發展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根本和未來。健康的國民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國民健康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民族興旺的重要保障,而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則是人類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發達國家的人均期望壽命均隨著健康服務業的發展而明顯增加。在社會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壽命的延長主要來自于有利于促進健康水平提高的醫療、食品、教育等方面的加大投入。降低疾病發生率(或者“降低死亡概率”)和改善健康狀況,從而延長壽命,既是人們珍惜寶貴生命的美好愿望,同時客觀上也是人類社會通過健康服務業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的愿望。
過去40年中,世界經濟增長的8%至10%歸因于健康人群。亞洲經濟發展的奇跡約30——40%來源于本地區人群身體素質的改善。健康是生產力的基礎,對經濟發展來說,投資于健康,就是投資于生產力和投資于未來。疾病、傷殘和死亡會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疾病所導致的健康缺失將會縮短民眾的健康期望壽命,消耗掉大量的經濟成果,也會使經濟發展遭受重創。沒有人類的健康,就不可能有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目前,美國的健康服務業規模占其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在17%左右,其他OECD國家一般達到8%至10%左右,而發達國家的人均期望壽命均已超過80歲。比較而言,我國2011年的健康服務業規模占其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5.18%,人均期望壽命為74.8歲。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投資健康服務業可以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國發展將健康服務業有8萬億元的增長空間。
因此,需要發展健康服務業,提升全省居民健康素質,以此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為此,郭新志代表建議:
1、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優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推進公立醫院改制試點,積極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推進護理服務的專業化、規范化。
2、針對人口老齡化的突出問題,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在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支撐的同時,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機制,在養老服務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廣泛發展社區健康養老服務,逐步形成規模適宜、功能互補、安全便捷的健康養老服務網絡。
3、發揮我國傳統和特色優勢,全面發展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提升中醫健康服務能力,推廣科學規范的中醫保健知識及產品,鼓勵和扶持優秀的中醫藥機構開辦中醫醫院、連鎖診所等,培育全國知名的中醫藥品牌和服務機構。
4、針對健康服務中所需產品供應短板,支持自主知識產權藥品、醫療器械、老年人和殘疾人用品等的研發制造和應用,大力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評價等服務,支持發展健康服務產業集群。
5、強調人力資源保障,加快對健康服務業的專業人才培養,指定部分中高職院校盡早設立健康服務專業,定向培養人才,加大對在崗人員的職業培訓力度,促進人才流動,充分發揮健康服務業吸納就業的作用。
代表小資料:
郭新志,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腦康復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