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氣象局原局長 。
3月9日上午,兩會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二層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五位全國政協委員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南方都市報記者:請問秦大河委員一個關于霧霾的問題。現在有一些專家認為,中國霧霾治理需要30年的時間,您認為需要這么長的時間嗎?我們國家安排的資金夠嗎?霧霾現在有從京津冀向其他地方擴散的趨勢,您認為原因是什么?我們的能源結構要如何調整?
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你提了一個在我們政協會議上委員們多次議論和談到的一個問題。談到霧霾,最近幾年在我國東部地區非常猖獗,因為它是在大氣中無處不在的,男女老幼、職務高低、病人、健康人一律平等。所以,我們對呼吸這種空氣意見很大。環境污染不僅僅是大氣,還包括水體、土壤,只不過大家沒有提出來而已。談到霧霾的原因,主要是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能源的稟賦。中國是一個以煤作為主要能源的國家,很長時間內煤占能耗的比例大約保持在70%上下,而煤是一個污染大戶。二是產業結構,比如鋼鐵、石灰、水泥等等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這些產業產生的霧霾更多。三是最近幾年我們都富起來了,汽車尾氣的排放,特別是柴油車、黃標車的排放,以及油品供應的標號不足,產生了大量的細顆粒物質,導致霧霾天氣。還有就是揚塵,揚塵更多的是自然界的,除了在工地上發生一些揚塵,更多的是自然界的。根據大氣科學的研究結果是這樣的,就本底來說中國是比較高的,因為我們處在一個溫帶季風氣候區,像北方有干旱的草原和戈壁沙漠,一般本底值用PM2.5來說大概在60-80左右,這個數字要高于南方,南方大概是30-40,而相對于歐洲相比,他們是10-20,本底不一樣。如果城市工地和其他作業導致更多的揚塵,勢必增加霧霾。
我還要特別說一句,霧霾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因為我們主要的能源是煤炭,即便是其他化石能源,比如像石油、天然氣,照樣要排放二氧化碳,所以當我們的主要能源是以這樣的化石燃料為主的時候,特別以煤為主的時候,一方面是一個二氧化碳排放大國,2012年大概二氧化碳排放量是80億噸,這是相當高的,占世界的1/4。與此同時,產生了霧霾、細顆粒物,溫室氣體使得全球變暖,細顆粒物使得全球變暖,會對人類身體健康起一個很壞的作用。所以,減排二氧化碳同時也就減排了細顆粒物,我認為這是一個好事。
你的問題說要30年左右,我想想這個數字是哪兒來的?大概還是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1948年美國出現嚴重霧霾天氣的時候,比我們這個還要嚴重。隨后美國在四五年之后立法,改善了環境。英國在1952年出現倫敦的煙霧事件,他們在四五年以后也立法了。中國最近這兩年出現了霧霾問題,環保也立了法,我覺得做得還是不錯的。但是中國還有很大難處,我們的能源稟賦,70%是煤炭,作為主要能源,短時間內很難克服。如果我說我們也要30年,老百姓感到很失望;如果我們說只有三五年,那是不符合實際的。所以我想,霧霾天氣消耗要取決于能源結構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變化以及全體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我不能告訴你我們要多少年,但是我想30年太久,三五年也不現實,我們需要一定的歷史時期。
第二,霧霾的區域化擴散。理論上講,作為大氣,移動性非常強,因為它是氣體。一般說來,移動的時候就會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小顆粒物逐漸恢形成稍微大一些的顆粒物,會沉降下來,會降低的。但是當這個區域普遍發生污染排放,而這個地區的天氣條件又非常一致,比如比較潮濕、比如靜穩天氣,這個地區大部分會出現霧霾地區。目前中國霧霾地區有四個: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連片起來的話,去年最重的時候一度達到200萬平方公里這樣一個面積。所以,霧霾既有自己產生的,也有區域互相影響產生的。 第三,怎么來變呢?那就是調整產業結構、改變能源稟賦,即便煤炭不能很快轉變成其他的清潔能源,也得讓它清潔化以后才能使用,要大量采用清潔能源等等。
我個人也有一個觀點,以前做氣候工作,和二氧化碳沒有關系、和化石原料沒有關系。我們國家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單位能耗很多,大概是美國的3倍、日本的5倍。在這樣一種高能耗、低產值的情況,必然導致二氧化碳排放比較高,霧霾天氣產生比較多。當務之急,還要在科學和技術上狠下功夫,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綠色產業和技術,以此提高單位能耗的產值,從而降低霧霾天氣和二氧化碳排量。試想,如果現在能耗、單位GDP能耗和美國差不多,那我們的GDP總產值乘3,毫無疑問,很快就會世界第一了。所以依靠什么?依靠科技,依靠全體人民來改變這種狀況。 我簡單說一下,希望您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