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指中國農歷7、8、9 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 立秋過后氣溫逐漸由升溫轉成降溫,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人極易倦怠、乏力等。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養生貴在養陰 防燥,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于防燥,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夏去秋來,氣候由炎熱變得涼爽宜 人,人體出汗也明顯減少,人的機體進入 到了一個周期性的休整階段,水鹽代謝開 始恢復平衡人的心血管系統的負擔也得到 緩解,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然而此 時人們的身體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疲憊感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 疾病。燥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于寒, 一偏于熱,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 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干咽 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癥,臨床上分 為“涼燥”、“溫燥”二種類型。
秋季應做到早睡早起, 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 而傷及肺部。
保持內心寧靜,情緒 樂觀,舒暢胸懷,拋開一切 煩惱,避免悲傷情緒,是秋 季養肺的一個好方法。
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 、橘子、山楂、獼猴桃、白蘿卜 、白梨等,以收斂肺氣;少吃辛 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 散瀉肺。銀耳、豆腐、百合、蜂 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 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養 肺,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
保持內心寧靜,情緒 樂觀,舒暢胸懷,拋開一切 煩惱,避免悲傷情緒,是秋 季養肺的一個好方法。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立秋之后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于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進補。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后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秋季天氣干燥,秋季養生要注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于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煉要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