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文化是核心競爭力,文化是第一競爭力,文化是終極競爭力。國家的競爭、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文化的競爭。
我們的服裝業如何可以為世界提供又多又好的服裝產品,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僅僅停留在“世界工廠”的境界。我們的服裝企業和行業要實現更高更好的發展,就必須重視品牌文化戰略,走文化競爭的道路,樹立自己獨特的品牌文化。
事實上,中國文化正帶領我們去實現走進世界名牌之林的夢想。
世界正進入一個“心時代”,人們迫切需要情感、藝術方面的滿足,而中國文化是最有能力滿足這種需求的。
我們有基礎,我們有積累,我們正在成長,我們的能力正在生出來,而全世界正等待著我們去滿足他們。中國必將成為世界一流時裝大國。
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我們不要盲目地模仿別人,而必須升起自己的旗幟。
在3月30日至31日舉辦的第十屆中國服裝論壇上,500多位行業領導、中外企業家和專家學者等,圍繞“品牌文化戰略與中國制造”這一主題,深入探討了有關中國服裝品牌文化及其戰略等問題。他們認為,當中國眾多服裝企業完成最初原始積累、品牌建設開始初具成效、品牌尋求更長久發展,中國服裝企業到了認真思考自身的品牌文化戰略之時。因為,文化是品牌的立命之本。
追尋時尚與品牌之魂
如同沒有時尚就沒有都市一樣,缺少文化內涵的品牌是不可想象的,那還叫品牌嗎?品牌應該是由一系列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故事組成的。
48萬元的衣服賣的是什么
聲音
毛繼鴻:做好每一件衣服,其實就是做好衣服里面的文化。
苗鴻冰:我們賣給顧客的不只是產品,而且是體驗和感受。
2月18日,“白領”董事長苗鴻冰接到“白領”北京燕莎店的報喜電話。對方激動萬分地告訴他:店里那件標價48萬元的衣服賣出去了!
大約在三年前,在國內的一個服裝高層論壇上,服裝行業的一位領導發出這樣的感慨:什么時候,我們的服裝能賣出汽車一樣的價錢?
當時在場的苗鴻冰把這句話牢牢地記在了心里。
去年秋天的時候,苗鴻冰問他的設計師:我們能不能做一件單價100萬元的衣服?
設計師非常驚訝地反問道:100萬元?這可能嗎?
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設計師還是鼓足勇氣做出了一件單價48萬元的衣服。
苗鴻冰說,那件衣服最初掛在店里的時候,店員們甚至都不敢碰它。
然而,幾個月后,真的有顧客把它買走了。
48萬元??一輛“奧迪”轎車的價錢。一件衣服竟然賣出了小汽車的價錢,這意味著什么呢?
這件單價48萬元的服裝究竟賣的是什么東西呢?
例外服裝(珠海)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毛繼鴻至今仍記得當年和老師一起看過的一部紀錄片??《紐帶》:在伊甸園里,亞當、夏娃偷吃禁果后,產生了羞恥感,于是,找來無花果的枝葉遮體。人類的第一件衣服就這樣誕生了。也正是從那一刻起,人類開始區別于動物,開始有了人類文明。
“那部片子自始至終都在講述這樣一個事實:服裝就是人類發展史,服裝是負載人類文化的一個紐帶。”毛繼鴻說,“服裝與人類文化密切相關,她是時代的代表。正因為這樣,早在上大學時,我就在心里埋下了這樣一顆種子:服裝是值得我一生追求的事業。其實,我們做好每一件衣服,就是做好服裝里面的文化。”
他認為,服裝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是服裝的本質,而這正是一件衣服可以賣出48萬元天價的奧妙所在。
他說:“從表面上看,顧客購買的只是服裝,其實,他們是在貝勾買服裝背后的東西??感受和文化。”
苗鴻冰對此表示認同。他說,“白領”賣給顧客的不只是產品,而且是體驗和感受。那位顧客買回去的不僅僅是一件單價48萬元的衣服,而且是那件衣服給他帶去的體驗和感受??一種滿足感和地位感。
走向精神層面的服裝
聲音
夏華:我們已經到了把中國服裝推向精神層面的時候了。
馬可:我們創造物質的目的,是尋求創造過程中的精神寄托。
陳國強:在文化當中,更多的是一種人們對精神的體驗和享受
中國服裝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國強曾談論過一個與“48萬元衣服賣的是什么”相類似的問題:為什么看起來和普通服裝形式上差不多的名牌服裝,人們的感覺就不一樣?
他認為,這是因為名牌服裝出自大師之手,人們從中得到了精神的升華和體驗。
陳國強說,從一定意義上講,文化是精神的同義詞,因此,在文化當中,更多的是一種人們對精神的體驗和精神的享受。
在北京依文服裝服飾有限公司總裁夏華看來,“白領”賣出48萬元衣服的故事給了大家一個啟發,那就是服裝已經成為人們社會地位和生活方式的象征和符號。
她說,我們現在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了服裝功能性的退化,現在的人們選購服裝,并非是出于遮羞御寒的目的,而在于追求更高層面的內容??精神上的滿足與文化上的享受。
“從做品牌的那一天開始,我就去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夏華說,“事實上,我們現在真的到了把中國服裝推向了精神層面的時候。只有真正具備文化內涵的服裝,才是真正的好服裝。”
與絕大多數服裝企業不同,著名服裝品牌??“例外”確立品牌文化戰略在先,后來才建立了品牌營銷戰略。
在談及服裝品牌文化這一話題時,“例外”設計總監、著名服裝設計師馬可提到了這樣一個事實:雖然,現在有不少服裝企業也在談論文化,談論品牌文化戰略,但只是將它們作為企業贏利的一種手段。她認為,營銷只是手段,而品牌文化才是目標。二者是因果關系,如果將其倒置過來,我們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
馬可說:“雖然我是從事服裝設計工作的,但是我并不迷戀于或沉浸于作為物品的服裝。因為我知道,對于我們來說,作為物品的服裝畢竟是物質的。而作為具體的物,終究是物質的,無論是多么偉大的物品,都會有毀滅的那一天。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甚至達?芬奇的手跡,無論我們采取什么措施加以保護和修復,今天的我們都無法復原它們最初始的形態。但情感和精神不一樣,它們是永存的。所以我認為,我們創造物質的目的,其實是尋求創造過程中的精神寄托。而人類的文明正是由于精神和情感的不斷傳承,才得以發揚光大,流傳至今。人類最大的財富永遠是精神財富。”
文化??品牌立命之本
聲音
張榮明:假若缺少文化,企業和品牌的生命力就不夠,就不可能走多遠。
夏華:如果離開文化去做服裝,那只是在做生意
王衍筑:中國服裝品牌能否登上頂峰,就要看是否能夠轉向文化。
苗鴻冰:文化始終伴隨著企業和品牌成長的每一天。
尤鴻雁:沒有文化,就失去了我們做服裝的動力和支撐點。
毛繼鴻:中國制造應該是有文化、有靈魂的制造。
在北京愛慕內衣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榮明看來,企業的成長和人的成長有相通之處。
他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地成長,不得病。活得長壽。這是人最本質的追求。做企業也一樣,也在追求持久的發展。我們希望把自己的企業和品牌做成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希望能夠參與國際競爭,有朝一目成為世界名牌。有了這樣一個目標,就要去奮斗。而在這個奮斗的過程中,文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假若缺少文化,企業和品牌的生命力就不夠,就不可能走多遠。”張榮明說。
夏華非常贊同這一觀點。她說,如果我們離開文化去做服裝,那只是在簡單地做生意。如果品牌喪失了文化根源的話,那么這個品牌就是沒有發展潛力的。
另一位來自北京的服裝企業家尤鴻雁,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她說,文化就是品牌的精神和氣質所在。假若沒有文化,品牌就失去了成長的基根和發展的方向。沒有文化,做服裝就是在做產品本身,或者說是做生意本身,就失去了我們做服裝的動力和支撐點。
在福建石獅蓋奇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衍筑看來,不論是品牌和企業的發展也好,還是區域產業的發展也好,都離不開文化底蘊的問題。
這位農民出身的優秀服裝企業家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做服裝,是否有文化似乎無所謂,只要能掙錢就成,但那是單純地賣產品。以后的競爭會轉向文化競爭。中國服裝品牌能否登上頂峰,就要看是否能夠轉向文化。
苗鴻冰則結合“白領”的發展歷程,闡述了文化對于品牌和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他說:“文化始終伴隨著企業和品牌成長的每一天。如果哪個品牌和企業離開了文化,我想,它的生存一定出現了問題,活得不快樂而且也不會長久。”
他認為,文化能決定品牌的未來發展,甚至于未來的路能走多遠,因為文化戰略是戰略的基礎。如果連戰略基礎都沒有做好的話,就不要提發展的問題。
中國制造是時下的熱門話題之一,毛繼鴻對此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說,中國制造同樣離不開文化根基,中國制造應該是有文化、有靈魂的制造。
改革開放26年來,中國服裝業蓬勃發展,中國服裝品牌也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我們應該如何全面客觀地評價中國服裝品牌的現狀呢?
夏華說:“我們不能夠說中國的服裝市場沒有品牌,但那些大多是市場性的品牌,因為大家更多地在追求銷售業績,更好一點兒就是開始追求風格。我們闖過無數難關,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有沒有文化性的品牌?”
正如她所言,正走向世界的中國服裝業當前的確正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追尋品牌之魂?
“缺少文化的產品和缺少文化的企業都不會長久。”陳國強說,“文化是品牌、產品或者企業的立命之本,這是毫無疑問的。
創造和守護品牌之魂
目前,企業間的競爭已經開始從成本競爭、質量競爭、品牌競爭轉向服務競爭、文化競爭。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品牌文化?品牌文化的支點在哪里?品牌文化的信仰如何建立?我們又該如何守護品牌文化呢?
品牌之魂什么樣
聲音
陳國強:文化就是一種價值觀、一種認同。
苗鴻冰:文化就是一種風格和精神的堅持。
邱淦清:最適合需求的就是品牌文化。
錢孟元:所謂品牌文化,首先是企業全體員工的價值認同。
丁雄爾:所謂品牌文化,應該讓主流消費者接受,并帶領他們向前走。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品牌文化?
陳國強說,說到底,文化就是一種價值觀、一種認同。
浙江珍貝有限公司總經理邱淦清說,最適合需求的就是品牌文化。
羅蘭貝格管理公司中國區總裁朱偉說,品牌文化是一個企業在明晰定位和品牌價值定位的基礎上,一個全面的和堅持不懈的表達。
深圳衡韻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孟元則認為,所謂品牌文化,首先是企業全體員工的價值認同,最終要讓消費者也能夠接受這種價值觀。這才是真正的品牌文化,否則就不叫品牌文化。
華鼎集團(中國)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丁雄爾的答案則是:所謂品牌文化,應該讓主流消費者接受,并帶領他們向前走,而不是被他們領著走。
而在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少雄看來,品牌文化意味著為這個品牌對所應的顧客創造價值,也就是說,關鍵在于能否為顧客帶來超值的服務。而這與品牌價位的高低無關。
他說,我們在創造品牌文化的過程,要體會消費者的需求。過去,我們更多地注意產品文化,注重產品的本質、性能、功能。而現在,我們要根據消費者的行為、氣質,或者不同的活動形態,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另外,還要通過品牌推廣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要能夠鼓勵消費者,讓他在品牌中得到贊許或者是鼓勵。
他認為,打造品牌文化,就要考慮如何去反映消費者的喜樂。
對于苗鴻冰來說,“白領”的文化則是那本“書”??一種風格和精神的堅持。
去年年末,“白領”總部搬家了,從北京建國門外的那座小樓搬到了北京經濟開發區的國際企業大道。原先擺在“白領”大堂里的那本石制的“書”也被請進了“白領”的藝術博物院。與此同時,在“白領”新址豎起了一部兩米高、用漢白玉雕刻的新“書”,“書”上只有一行字??WHITE COLLAR。
“或許有人會說,這怎么能叫書呢?”苗鴻冰說,“但是我想,‘白領’的文化就在這本書里。這些年來,‘白領’所營造的文化,就是希望當人們看到或聽到‘白領’這兩個字時,能夠想到‘白領’是一本書。”
誰在創造品牌之魂
聲音
苗鴻冰:品牌文化在最初階段一定是這個品牌的領導人的文化。
張志峰:目前我們企業的品牌文化凝聚在我一個人的身上。
趙倩:一個優秀的品牌背后一定會有一個傳奇人物和傳奇故事。
陳國強:處理好這兩者關系,我想就能很好地運用主體去發展我們的品牌文化。
那么,方便是創造品牌之魂的人,誰才是營造品牌文化的主體呢?
苗鴻冰認為,品牌文化在最初階段一定是這個品牌的領導人的文化,以品牌文化領導人的文化作為一個它最基礎的文化來搭建,或者說,品牌領導人按照自己的文化標準打造品牌文化。隨著品牌文化的不斷發展,又融入了市場對品牌所要求的文化、顧客對品牌所需求的文化,再加上品牌戰略未來發展過程當中所需要營造和所需要講述的故事,等等,最終就變成了這一品牌獨到的一種文化。但是,這種文化的根基永遠是有明顯特點的一種東西??很難說清楚的,但肯定是一種精神的堅持。
東北虎皮草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峰也有一個類似的觀點,他說:“目前我們企業的品牌文化凝聚在我一個人的身上,可能我現在就是代表。”
法國時裝公會中國事務顧問趙倩對這種觀點表示認同,她認為,每一個優秀的品牌背后一定會有一個傳奇人物和傳奇故事。她說,假若沒有,那么這個品牌就不可能成其為品牌,而只能叫做是一個名字。
“也就是說,一個品牌在不斷地完善其品牌文化的過程中,也是這個品牌的領導人在不斷地做自我超越的一個過程。”趙倩說。
但陳國強從分析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的關系入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企業和優秀企業家,這些優秀企業家的確是品牌文化的創造者;但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信息化的時代。如果說在工業化時代,誰掌握了金融資本,誰就可能成為品牌文化的主人,那么,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是核心技術,信息資源是主導資源,人力資本是根本性的資本。
他說,有不少人被業內設計師和企業家之間“婚姻”的現象所困惑,其實,這既不能怪設計師,也不能怪企業家,因為就是體制造成的。我們的企業成長于工業時代??金融資本主導的時代,設計師受雇于企業家,金融資本掌握著人力資本。但是現在時代變了,我們進入到信息時代,這就需要我們在創造品牌和品牌文化的時候,給不同的資本以合理的地位。
他介紹說,寧波有一家原來做家紡的企業,最近轉做服裝,做得很好,這位企業家的訣竅就在于,他是拿著放大鏡看人力資本的作用。
“處理好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這兩者間的關系,就能很好地運用主體去發展我們的品牌文化。”陳國強說。
靠什么守護品牌之魂
聲音
周嚴:我們是不是在深刻地發現消費者的需求并滿足它?
馬可:文化是在你有著非常明確的信仰,并且不斷地堅持去做,經過時間去形成的。
夏華:品牌文化是要用心去做的,而不只是用嘴去說的。
在巴黎的時候,大連思凡服裝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嚴曾去探訪戴安娜王妃生前最后離開的里茲酒店。
她問門童:這是戴安娜王妃最后離開的酒店嗎?門童回答:是的,但她永遠不會回來了。
還有一次,在巴黎一家世界名牌的專賣店里,周嚴告訴一位領班說,六年當中,她每次來店里時都看到了他。領班回答說:那是因為我每次都在等你。
這兩件小事讓周嚴感慨萬千,讓她領悟到了文化信仰對一個品牌的魅力,以及對一個品牌的推廣所具有的意義。
“我覺得,這種信仰能夠傳遞到末梢。”周嚴說,“我們服裝品牌人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是什么。我們可能是寂寞的。但我們希望,通過我們這樣的文化締造過程。去滿足一部分消費層,讓他們在我們的引領和提升下,提早進入更高的需求層次。”
她認為,我們在思考文化間題時,應該更多地去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所締造的品牌文化,是不是在深刻地發現消費者的需求并滿足它?
在周嚴看來,守護品牌之魂,愛和信仰是一個重要的力量。
在談論品牌文化的問題時,著名服裝設計師馬可同樣提到了信仰這個因素。她對品牌文化的理解:思考,專著地投入,然后超越。樂在其中。
她認為,作為一個設計師來講,去做,去實現自己的想法是最重要的;而文化是在你長期堅持后由外界賦予的,外界為你總結的。
“我覺得,文化不是你有追求的想法就可以得來的。”馬可說,“文化是在你有著非常明確的信仰,并且不斷地去堅持,去做,經過時間的考驗而形成的。”
她承認,作為一個中國原創品牌,“例外”肯定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但她認為,這種文化并不意味著全公司有一個目標,她說。他們的目標也就是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件服務。
去年情人節的時候,夏華從“依文”的16.8萬位北京會員中選出了8萬個男性會員,給他們郵寄了玫瑰和賀卡,賀卡上寫著:“永遠的情人??依文。”
她說,那些收到玫瑰和賀卡的男人最初驚喜得不知所措:怎么會有這樣的禮物?誰是叫“依文”的情人?等他們搞明白事情的真相,又是一陣驚喜:想不到當初只是買過一套西裝或是一件襯衫,就得到這么豐厚的回報。
夏華說,這件事讓她感受最深的就是,在中國做品牌,美譽度比知名度還要重要。
她說,品牌文化是要用心去做的,而不只是用嘴去說的。
陳國強則從產業變革的高度闡述了如何去守護:
他說,打造品牌文化目的是為了傳播,把服裝賣出去,讓人家接受。怎么樣去傳播呢?這就面臨路徑問題。“白領”賣出48萬元天價的衣服,并非是在品牌初創的時候,而是在“白領”在中國服裝業中最早提出體驗經濟之后。這說明營造品牌文化和推廣品牌文化的時候,是既營造又推廣,也就是必須選擇一個路徑。為什么我們的衣服賣給美國人單價1000元,而人家一轉手就賣成1萬元?其實,人家又增加了很多的環節,在于人家走上了制造業服務化的路程。
陳國強認為,當今的制造業很明顯地走上了產業化、服務化的路程,這就意味著服務不僅是靠一個企業家、一個工廠去做,而是要營造許多環節,也就是服務產業化、產業服務化。而服裝的價值就是通過這增加的許多服務環節提升的。
他認為,目前國內服裝產業鏈太短了,買來一塊布,做出衣服,然后又自己去賣,過程就結束了。企業間合作不多,專業化分工太少了,一個人從頭做到尾。而如果把環節細化,每人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把不擅長的環節交給別人做,那么,服裝產業鏈就長了。
他說,認識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良好路徑,產業服務化,服務產業化,然后去不斷地營造信息化時代的服裝產業鏈,在這樣情況下,我們的品牌文化就真正能夠制造出來。
讓我們自己的品牌之魂飛升
中國文化之舟能否載我們遠航
你認為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人們的回答各不相同,但又都有些道理:
陳國強說,中國傳統文化最講和諧。我們在欣賞西方文化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西方人也在拼命研究我們中國的文化。
周嚴認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諧。和諧就是內心的平和,而最平和的東西往往是最深刻的。
苗鴻冰說,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恰到好處,是分寸,是度。太謙虛不對,太張揚也不對。
上海東方商廈副總經理徐中范說。中國文化中最強大的部分就是多元性和包容性。
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沈永芳認為。中國文化的核心是毅力和堅持。她說,做品牌不能搞短期效應,要堅持下去,否則,就會曇花一現??有不少品牌都是曇花一現,曾經輝煌,但過了一段時間就不行了。
王衍筑的回答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責任。
丁雄爾則認為,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內在美,是含蓄。他說,我們的責任是如何用服裝這種形式將這種含蓄的美介紹給世界。
那么,中國文化能夠承載起中國服裝品牌走向世界的重任嗎?
絕大多數人認為,中國服裝品牌當然要建立在中國文化的基石上。
毛繼鴻說,關于民族化的問題,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去談論。他說,因為我們本身是中國人,身上流的就是中國人的血。如果說我們與古人有差別,就在于我們是現代的中國人,是站在5000年傳統文化基礎上放眼世界的現代中國人。我們并不需要張揚地說,我們是中國的品牌,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中國人,就體現著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
錢孟元說,我們做的是中國的牌子,當初取名字的時候,我們不取洋名,而要取一個叫得響的、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名字。
周少雄則認為,文化本身就是多元的,不應該狹隘地來看文化。我們應該用現代的語言來解讀中國傳統文化。
“我想,現在我們思考文化的問題。應該用更大的胸懷,來檢視我們的表現形式。”周少雄說,“我們倡導積極樂觀,把自己的個性表達出來,發揮各自的想象力,社會會更加豐富多彩。”
升起自己的旗幟
在紐約時裝周創始人芬?麥奈斯看來,雖說世界正在成為一個不斷融合的大家庭,人們可以登錄到同一個網站,收看同樣的電視節目,通過手機、照相機等手段,可以用相同的手段看到相同的東西,穿同樣的服裝,吃同樣的食品,看同樣的電影……但如果像中國有著深厚文化遺產的國家,所表現出來的東西是與其他國家一樣的,她不敢稱其為是一種進步。
芬?麥奈斯說:“我認為,中國時裝應該有獨特的魅力,要有自己的眼光,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時裝產業。”
她還希望,中國服裝設計師要擁有創造力,讓中國服裝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因為這會給中國時裝業帶來商機。那才是中國人自已的時裝,可以在國際時裝資本市場當中占有一席之地。她說:“當2008年世界以新的目光審視中國時,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看到有創意的中國服裝。”
著名文化學者、未來學家曹世潮則從文化的角度為中國服裝業描繪出一幅美好的藍圖。
他分析說,任何一個企業和品牌能夠成功,都在于外界對它有所需求,而它又能夠滿足這種需求。世界正進入一個“心時代”,人們迫切需要情感、藝術方面的滿足,而中國文化是最有能力滿足這種需求的。
曹世潮斷言,中國服裝業一定是有前途的,因為全球有這個需求,而中國服裝業一定能夠滿足它,因為我們有這個能力:“我說這句話已經晚了20多年,因為一個大師納斯比特早就說過了,他在20多年前就預言中國會成為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國家。如果我愿意補一句話:中國將來一定會成為世界時裝業的中心。那是沒有問題的。我們熱愛它,我們有基礎,我們有積累,我們正在成長,我們的能力正在生出來,而全世界正等待著我們去滿足他們。中國成為世界一流國家有問題嗎?不會有問題,我寫過一篇文章,中國在30年內將成為一流國家,如果我有時間的話,還應該寫一篇文章,中國在30年內,將成為世界一流時裝大國。”
“中國的服裝是要模仿外國人希望自己有所成就,這種可能性有嗎?”曹世潮說,“有,但是很小,很艱難,很艱難。你必須升起你自己的旗幟來。”
TAG:|營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