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說,營銷人應該是向消費者打感情牌的好手,但諷刺的是,市場調查顯示這可能只是他們的一廂情愿。
商家們不惜在營銷決策上砸下重金,卻總是在前提上犯迷糊:以為市場調查中的受訪者能夠有意識地解釋自己無意識的行為。商家們沒想到的是,人的許多行為是由潛伏在意識之下的情感因素激發而產生的。
正如神經解剖學家吉爾·波特·泰勒(Jill Bolte Taylor)所言,“我們生來就被教導,人是有情感的思維動物。事實卻正好相反;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人是會思考的情感動物。”
在英語中,“動機”(motivation)和“情感”(motion)有一個共同的拉丁詞源,那就是意指移動的“movere”。情感是一種自發的行為,它不是為了消遣,而是為了生存而采取的有目的的行為性反應。營銷人的挑戰正在于此:情感的源頭并不為我們所知。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情感,反倒是情感決定了我們。
但長期以來,傳統的營銷是依據與此相反的理論。還有更讓人吃驚的:我們甚至不是通過思考來做決定,而是通過感情。情感是人的基質,甚至居于理性思考的神經回路最基層;它非但不妨礙我們做出決斷,反而是我們決斷的基礎和前提!
我們通過傳統的問卷、概念測試等手段對受訪者進行調查,想以此了解他們購買行為的情感動機時,事實上是在勉強他們用有限的線性思維解釋自己的行為,認知科學實驗表明,我們的左腦會編造理由和故事來組織和區分我們的感官經驗。Taylor解釋說,“我們的左腦盡其所能處理它接受到的各種信息,不過我們必須記住,在‘我知道’和‘我想我知道’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
可以這么說,左腦用文字和數字思考,而右腦用情感和想象來交流。因此,讓一個人量化自己的情感,或者叫他用語言文字分析自己的感情,就像是在勉強只懂英文的人去翻譯中文一樣。用算術平均的概念描繪歡樂或悲傷,和用函數描述梵高的畫作,沒什么兩樣。
人類與生俱來的通用語不是文字,而是情感。通過情感——而不是思維——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有“此時無聲勝有聲”。
再者,在理智上,我們通過左腦建立對“自我”的認識,從而把自己和別人區分開來。而在情感上,我們通過右腦建立“我們”的概念,建立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感、一種難以言喻的對活在當下的敬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人們需要微笑,需要淚水,不需要什么統計數字和統計學概念!統計報告上不會記錄情感數據,但它也是促使我們購買的力量。
如何激勵我們自己從而激勵我們的顧客,對此我列出以下7個步驟:
1)摒棄舊有的模式
2)調節舒適的氣氛
3)引導想象
4)轉移情感
5)滿足批判思維
6)置換關聯
7)付諸行動
第(4)步的“轉移情感”是指,行動之前,必須先有感情。
以我們為超級碗(Super Bowl)所作的大眾廣告為例。廣告的情節很簡單:穿著黑武士衣服的孩子,看到父親遠程啟動了自家的大眾汽車,于是堅信自己能夠擁有超能力。假使只是依靠傳統的測試和手段,這支廣告不可能有機會面世。
然而廣告卻在Sands Research公司的年度“超級碗廣告排名”中獲得了最高的“情感共鳴值”。Sands Research主席兼首席科學官Stephen Sands博士說,“今年,Deutsch LA廣告公司做的黑武士廣告引起了如此強烈的情緒反應,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檢測到的最高分值。”就這樣,給大眾做的這支《The Force》廣告見效了。它成為史上最受喜愛的超級碗廣告,在YouTube上創下了5600萬瀏覽量,2011年,廣告幫助大眾贏得美國本土30年來最大的市場份額。看,這就是情感的力量。
我的意思倒不是說,要通過腦部掃描來檢驗廣告的效果。不過,我們必須看到傳統營銷方法的短處,還要從認知科學里獲得啟發。
總之,我們需要喚醒的不是頭腦,而是心情;我們需要透過微妙而又關鍵的情感關聯,激發我們希望連接到的那一處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