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統計數據表明,歐洲、日本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2.5年,美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8.2年,世界五百強的大企業平均壽命也不超過50年。而在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業還不到3年。
小企業,想做大;大企業想做強;強企業,想做長。如果企業做不長,終究只是一段故事。馬云說,要把阿里巴巴做成百年企業,現在看來真的不易。
試想,自己開創了一個了不起的企業,或許還曾經是上市公司、明星企業,風光十年、衰落十來,最終還是逃脫不了消失的命運,的確是一件蠻可悲的事。
那么,到底怎樣才能讓企業永續存在、永續發展呢?這個是一個很高大上的話題,也是無數企業家終其一生追尋的問題。
有人說,是品牌。他們認為,可以建立一個強勢品牌,就如同蘋果、微軟、沃爾瑪,這個品牌就能讓企業永續發展。但是,無數的例子已經證明,一個當年很強勢品牌,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最終退出歷史舞臺,比如摩托羅拉、今天的諾基亞、昔日的柯達,當年都很強大,但是誰也沒想到,他們會有今天的下場。喬布斯的離開,我們誰也不知道蘋果的成長還能持續多久。之所以品牌無法讓企業永續,是因為品牌本身也有生命周期。
有人說,是團隊。他們認為,企業都是團隊干出來的,如果企業一直有好的團隊,就可以讓企業持續成長,因為企業都是人干出來的。但是,人是非可控因素,團隊也有生命周期。三國中的劉關張諸葛亮就是很好的團隊,但是隨著這些先人的離去,蜀國最終從歷史上消失了。所以,不是團隊,因為團隊在時間面前變得無法掌控。
有人說,是營銷。他們認為,大多數企業都是以營銷帶動企業發展的,如果營銷做的好,企業就能永續發展。但是問題是,就算你營銷做的再好,如果產品不行、服務不行,也是枉然。十年前,波導手機的營銷做的好吧,但是研發不行、產品不行,最終還不是退出歷史舞臺。
有人說,是管理。他們認為,通過建立規范的、適應時代的管理,可以讓企業很順暢的存在。這似乎關乎企業的存在,但是管理是讓企業發展的關鍵動力么?筆者認為,管理往往讓組織變得更加僵化,管理越規范、企業越缺少活力,企業越大、因管理暴漏出來的問題越多。尤其在互聯網時代,管理的作用正在被慢慢減弱。管理屬于輔助系統,可以幫助企業生存,但是卻無法對企業的發展起關鍵性作用。
有人說,是創新。他們認為,只要企業有持續的創新能力,總能在技術和產品上領先于競爭對手,就能永續成長。但是問題是,企業如何來保持自己的創新力呢?又如何保持自己的創新力走在競爭對手前面呢?而且創新會受到企業管理的影響,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體制相配合,創新都是難以持續的,更何況讓企業永續發展了。另外,盡管創新很重要,但是并非在所有行業和領域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比如批發零售業。
有人說,是文化。他們認為,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會讓企業不斷的傳承。這盡管很接近筆者所要給出的答案,但是問題是,企業文化是一個很廣的概念,到底是企業文化中的哪一點最為重要、直接決定企業的永續發展呢?籠統的說企業文化,還是無法脫離企業管理的范疇。而且,企業文化一般只在大企業起一定的作用,初創的企業還談不上企業文化,更不是能夠讓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還沒聽說過哪家企業,因為企業文化做的好,而做大做強的。企業文化一般都處于輔助位置,并非起到關鍵性作用。
或許還有人提出諸如制度、形象、體制、機制、人才等等,這些因素很重要,但是都非最關鍵因素。筆者認為,這個關鍵因素,一定要符合如下條件:
第一、貫穿企業從小到大的始終。無論是企業初創期,還是企業已經做大做強,這個因素都要起到關鍵性因素。
第二、不受生命周期的影響。比如品牌、團隊,都是有生命周期的;管理也是階段性的呈現出生命周期的特點。我們要找到的關鍵因素,一定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
第三、這個因素一定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不能是輔助因素。比如管理和企業文化,一般都處于輔助因素狀態。
第四、這個因素所起的作用必須是能夠推動企業發展的,而不是讓企業保持生存狀態。比如,營銷可以推動企業發展,但是管理一般是保持企業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