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不是成功了才成功,而是在成功之前就已經成功了,就像雕刻大師一樣,在他面對一塊原料石材時,即將雕刻的人物早已在腦海里有了清晰的輪廓
成功往往是不可復制的,由于時間和環境的不同,以及復雜多變的其他因素,導致了每個成功者的方法各異。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真正的成功者在沒有出手前,就已經成功了。兵法中形容為,“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
這就是說,開戰前已做好周密的研究和計劃,并對形勢和對手了然于胸,戰略部署和制敵之策胸有成竹,如此這般才可出手,當然也就勝利在握了;否則,計劃不周、戰略偏失等等,肯定還沒出手就注定要失敗。
事實上,傳統文化在現代營銷中可以融會貫通,只是很少有人會挖掘這其中的價值。而五谷道場“非油炸”方便面的成功策劃,正是得益于“先勝而后戰”。
順勢而動則勝
「避實而擊虛,因敵而制勝,因敵而變化」
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造就了康師傅等一大批方便面企業。自1970年代進入中國以來,方便面始終延續著油炸的工藝,以至于消費者誤認為,方便面只能是油炸的。
對很多人來說,吃方便面往往是不得已的選擇。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烈。
可以說,非油炸方便面是一個空白,并且蘊藏著幾百億的消費需求。這一點,大型方便面企業并非沒有意識到,只不過,他們在油炸方便面市場中獲得的既得利益太大了。幾大巨頭分別以40%、30%、20%的占有率,控制著90%以上的油炸方便面市場份額,每年擁有幾十億、上百億的銷售收入。試想,他們怎能丟下現成的蛋糕和既得利益,去開發一個潛在市場呢?
況且,他們各自打著如意算盤:讓別人先去開發,投巨資教育市場,等撬開了非油炸市場后,再適時跟進。這不僅能省下大量的市場推廣費用,而且憑借自己的渠道、網絡、資金和品牌優勢,可以再一次取得行業的主導地位。
至于那些先行者的命運,無疑將成為巨頭們的墊腳石,成了“先烈”。可以說,既得的經濟利益,無形中阻礙了整個方便面行業的進步和技術創新。
事實上,五谷道場正是看到了這個巨大的潛在而又現實的市場機遇,適時研發和推出了非油炸型方便面,不僅填補了中國方便面市場的空白,而且引領了一場面制品行業的“綠色革命”。所以產品投放市場后,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成功。
跳出圈子看自己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
方便面=康師傅、康師傅=方便面,在中國大陸,康師傅已經成為方便面的代名詞,牢牢占據行業內第一品牌,地位不可撼動。據說,“統一”是在1992年進入大陸市場,僅比康師傅晚三個月。有人玄乎其玄地說,“其實只晚了七天。”
不管三個月還是七天,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十幾年來,“統一”曾幾度發力,信誓旦旦地要超越康師傅,但“統一”在康師傅面前,卻只有屈尊老二的份兒。而且也有其他挑戰者,不得不先后退出這個市場。
實際上,統一集團在臺灣和全球市場的實力,要遠遠大于康師傅。或許,從某種意義來說,這就是先入為主。
1992年以前,“康師傅”的老板來大陸尋求新的發展,他原來做的是油脂生意,從沒接觸過方便面生意。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火車上發現人們都吃方便面,這種油炸食品既經濟又方便,市場潛力肯定非常大。于是下決心一試身手,在天津開發區改行做起了方便面。
始料不及的是,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由于當時大陸市場的方便面,大都是兩三毛錢的低檔產品,品種口味單一,又不怎么好吃。所以,“康師傅”經過調研后,決定走高端路線,生產出一元錢一袋的紅燒牛肉面,并且標以“香噴噴,好吃看得見”的誘人廣告,投放市場后即紅遍大江南北,供不應求。
傳說中,“康師傅”的老板站在流水線旁,看著一排排、一袋袋、一碗碗滾滾而出的方便面,興奮地說,“這哪里是方便面,簡直就是人民幣啊!”因為,在工廠大門外等著拉貨的車隊,常常等七八天都排不上號,那是相當的火爆!
而且,到了各地的一級批發商那里,又等著一大堆的二級批發商。有位康師傅的經銷商曾對筆者說,“那時還沒有點鈔機,我們數鈔票都數不及,沒辦法只好用市尺提前比好,然后一摞摞地量。”聽起來,真是夸張啊。但這就是康師傅曾有的輝煌,不可復制的輝煌。
康師傅在中國早已根深蒂固,誰若試圖覬覦它的領導地位都是圖勞的,除非有超過它一倍、兩倍甚至三倍以上的實力。五谷道場正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一開始就確立了“跳出方便面圈子來審視它”的企劃思想,走差異化道路。
創造自己的第一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
前面講到,康師傅已經成為方便面的代名詞,如果一個新方便面的品名還沿用老路,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方便面產品,那么不需出手就已經失敗了。因為,當消費者感覺到這是方便面時,腦子里首先會聯想起康師傅,而忽略了新產品的存在。
而且,人們習慣記憶第一,忽視第二,盡管有時第二并不比第一差,甚至比第一更優秀。筆者曾做過數次調查測試:美國第一位總統是誰?異口同聲地回答是華盛頓。當問及美國第二位總統是誰時,幾乎百分百的人說不清楚;如果再問,中國第一個拿奧運會金牌的人是誰,許海峰。第二個拿金牌的是誰?說不上來了。這就是人們心理的一種定勢。所以,要突破這種怪圈,就必須跳出這個圈子,不與人們心目中的第一產生任何瓜葛和聯想。
于是,筆者在最開始的一年多里,除了日常工作外,全部心思都用在給未來的產品起一個響亮的名字。五谷香、金谷香、五谷吉祥、金谷爾康、神農百谷、五谷飄香……前前后后有幾百個品名。
實際上,五谷道場的概念由來于《道家十三經》一書,道哲學強調“道法自然”、“返璞歸真”、“天人合一”和“無為而治”的思想,這正與“五谷”原生態的純樸和天然相吻合。而且,五谷本身就極具東方文化色彩,與“道”聯結也是珠聯璧合。
很多人對五谷道場的感覺是,“說不太清楚,但感覺挺有個性,不會想到是方便面。”的確,人們可能說不清楚為什么,但本能的直覺令人對五谷道場的文化內涵有感覺。曾有顧問公司老總評價道,“這是一個好品牌,因為不需要解釋什么,品牌的價值主張(即廠家想告訴顧客的)與顧客體驗,是一致的。”而且,賦予它的文化價值已遠遠超過產品本身的功能價值。
由此可見,成功者不是成功了才成功,而是在成功之前就已經成功了,就如同雕刻大師一樣,在他面對一塊原料石材時,即將雕刻的人物就已經在腦海里有了清晰的輪廓,而他需要做的就是,把無關的石料打磨下去,使原本設計好的呈現出來即可。
所以,“善戰者,不待張軍;善勝敵者,勝于無形;上戰無與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與其倉促出手先干起來再想,不如想周全了再做,則更宜成功。
TAG:|品牌|新聞|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