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海金
9月4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網信辦等9部門召開全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推進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 (9月5日中國經濟網)
當前,食品、藥品尤其是保健食品廣告,可謂是虛假廣告的“重災區”,且已成為久治不絕的社會頑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公眾對保健食品的需求也在加大,廣告宣傳是人們認知、購買保健食品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在各類媒體中出現了大量虛假違法保健食品宣傳,且呈多發趨勢,愈演愈烈,讓人眼光繚亂。大量的“保健食品虛假宣傳,騙取了很多老人的養老錢”等極端案例,使得保健食品的社會形象每況愈下。前不久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保健食品消費者認知度調查報告》顯示:“超六成消費者不相信所謂‘保健食品’廣告宣傳”即是例證。
近年來,盡管食藥監管、工商等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監管,使虛假宣傳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違法保健食品廣告仍屢禁不止,已成為一種公害,這也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虛假宣傳保健食品屢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客觀原因是法律法規不盡完善或監督執法力度不強,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鉆,導致虛假、違法保健食品廣告的滋生蔓延。主觀原因則是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增加經濟效益,公然置國家的法律于不顧,無中生有地編造或肆意夸大保健食品功效,直接宣傳療效,蒙騙廣大消費者。而一些媒體為了獲得經濟效益,對保健食品廣告宣傳審核抱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放任態度,任憑違法廣告在媒體上發布傳播。這也是保健食品虛假宣傳泛濫的一部分原因。
要徹底根治虛假宣傳保健食品這一“頑疾”,除了嚴格廣告審批和加強廣告監測外,關鍵是要切斷利益鏈條。只有切中要害,依法嚴懲,才能從根本上鏟除虛假宣傳保健食品滋生蔓延的土壤。目前,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于違法保健食品廣告的發布主體、發布載體、廣告運營商雖然沒有直接的執法權,但其擔負著對虛假宣傳保健食品產品的監管責任,完全可以通過產品監管達到對虛假宣傳保健食品的逆向監管。因此,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主動出擊,采取“管產品堵廣告”的辦法,加強源頭治理,建立廣告保健食品銷售跟蹤機制,對銷售違法廣告保健食品的企業實行重點監管,對廣告保健食品品種實行100%抽驗,并跟蹤監督,增加檢查頻次,發現問題從重處理,并將違規不良行為記錄在案,列入誠信評定。
與此同時,食藥監管、工商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嚴格落實新《食品安全法》、新《廣告法》并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重點廣告主、重點廣告公司、重點媒體的檢查和監測,把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有機結合起來。落實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形成打擊虛假宣傳保健食品廣告的強大合力,積極配合、及時溝通,建立虛假宣傳保健食品的協調、移送、查辦和查處結果通報機制,并會同宣傳、廣電、新聞出版部門,落實媒體廣告的各項管理制度,強化保健食品廣告發布環節的監管。
此外,還可采取消費警示、行政公示、行政建議等多種監管手段,建立曝光違法廣告的經常性發布機制和發布平臺,使曝光違法廣告常態化,尤其是對屢查屢犯的廣告主及媒體依法嚴加懲處,直至依法責令其退出廣告市場。對發布虛假保健食品廣告情節嚴重的,責令暫停該產品的銷售,對涉嫌構成虛假廣告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