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
2014年,因“體重過重”造成的經濟影響為2萬億美元;
2015年,估計有400萬人死于體重超標;
2016年,約40%(近20億)的成年人和18%(近3.4億)的兒童(5歲至19歲)體重超標;
2018年12月12日,全球頂級期刊CA(IF=244.585)發文 “Global patterns in excess body weight and the associated cancer burden” 。文章中闡述了“體重過重”的全球與區域模式、流行病的驅動因素、流行病學證據等,這些證據驗證了“體重過重”與癌癥風險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對癌癥帶來的負擔,討論了預防和控制體重過重的措施。
一、“體重過重”的全球與區域趨勢
1975年至2016年間,全球20歲及以上成年人的標準體重指數從男性的21.7千克增加到24.5千克/平方米,女性從22.1千克/平方米增加到24.8千克/平方米。
在同一時期,全球肥胖發生率 (體重指數≥25 kg / m2)成年人幾乎翻了一番,從1975年男性21%、女性24%,到2016年男女大約40%。
1975年至2016年間,按性別劃分的成人和兒童超重患病率的全球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的患病率(BMI≥30 kg / m2)男性翻了兩番,從大約3%到12%,女性增加了一倍多,從7%升至16%。
2016年全球肥胖的患病率變化
男性肥胖患病率:
最高(41%)的是波利尼西亞國家;
美國、加拿大、科威特、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肥胖患病率為31%;
肥胖患病率最低的是撒哈拉非洲(如烏干達、2%)和東南亞(如越南、2%)。
女性肥胖患病率:
波利尼西亞國家的肥胖患病率最高為52%;
南非、波多黎各、百慕大、和一些中東國家為40%;
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區最低的如埃塞俄比亞為7%;
東南亞大部分國家最低的如越南為3%,日本為4%。
二、“體重過重”造成的全球癌癥負擔
1975年至2016年間,男性肥胖人數增加了9倍多(從3070萬增加到2.81億),女性肥胖人數增加了5倍多(從6930萬增加到3.9億)。
隨之帶來的癌癥負擔也在增加,癌癥負擔從1975年的高收入西方國家和中東歐國家轉移到2016年更加多樣化的地區。
東亞和東南亞在1975年占世界肥胖男女的3%,在2016年占15%至17%。
南亞的增長也很驚人,男性從1%到6%,女性從2%到8%。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男性從1% 到4%,女性從3% 到8%;
中亞、中東和北非的男性從7%到14%。
然而,2016年,高收入的西方國家仍然是全球肥胖負擔的最大貢獻者,男性占33%和女性占26%。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在201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顯示,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肥胖和13個癌癥的風險有因果關系;
- 乳房癌(絕經后);
- 結腸和直腸癌;
-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
- 食管(腺癌);
- 膽囊癌;
- 腎臟癌;
- 肝癌;
- 腦膜瘤;
- 多發性骨髓瘤;
- 卵巢癌;
- 胰腺癌;
- 胃(賁門);
- 甲狀腺癌。
不同區域,體重過重對不同癌癥的負擔(2012年數據)
女性體重過重導致的癌癥病例總數為368500例,男性為175800例。
乳腺癌是最大的貢獻者占31%(114800例),其次是子宮內膜癌占27%(9840例),結直腸癌占12%(42300例)。
相比之下,男性最大的誘因是肝癌占31%(54600例),其次是結直腸癌占24%(42200例),腎癌占21%(37400例)。
最近,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研究所(WCRF/AICR)的專家報告將晚期前列腺癌和口腔癌、咽喉癌列為可能有證據的癌癥。超重與癌癥風險之間的因果關系得到了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據的支持,實驗研究也提出了多種可能的生物學機制。
三、全球“體重過重”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和調節因素
由于影響體重相互關聯的復雜因素,不同地區和不同人群中超重增長的速度是不同的。國家財富是人口肥胖最明顯的系統性驅動因素,人均國民年收入每增加1萬美元,成年人(18歲及以上)的標準平均體重指數就會增加0.4。
經濟轉型帶來轉變,促成肥胖環境,包括人口結構從年輕到年老、從農村到城市;技術從低到高機械化和機動化);營養從傳統飲食向加工能源密集型食品轉變。另外,環境、交通、社會文化、消費模式的變化作為其中的調節因素,間接影響著人們的體重。
四、預防與控制體重過重的措施
為解決包括癌癥在內的日益嚴重的全球非傳染性疾病負擔,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9個2025年目標,遏制成人和兒童肥胖癥的增長是其中之一。但是,鑒于目前增長的速度和存在的挑戰,似乎不太可能實現這一目標。一些國家嘗試提供證據,證明在防治肥胖方面取得進展是可行的。
五、控制體重,預防癌癥,主要還是得從自己做起。健康的飲食習慣與生活可以有效地控制體重,預防癌癥。
(一)肺癌
確切證據顯示:
(1)飲用水含有砷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2)當前吸煙或過去吸煙者,補充高劑量的β-胡蘿卜素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不完全證據顯示:
(1)紅肉、加工肉和酒精類飲料攝入可能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2)當前吸煙或過去吸煙者,蔬菜和水果攝入可能會降低患肺癌的風險;
(3)攝入含有視黃醇、β-胡蘿卜素或類胡蘿卜素的食物可能會降低患肺癌的風險;
(4)當前吸煙者,攝入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可能會降低患肺癌的風險;
(5)從不吸煙者,攝入含有異黃酮的食物可能會降低患肺癌的風險;
(6)積極運動可能會降低患肺癌的風險。
(二)結直腸癌
確切證據顯示:
(1)積極運動會降低患結腸癌的風險;
(2)全谷物攝入會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3)攝入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會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4)乳制品攝入會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5)補充鈣會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6)紅肉攝入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7)加工肉攝入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8)酒精類飲料攝入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9)超重或肥胖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10)高個人群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不完全證據顯示:
(1)攝入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可能會降低患結腸癌的風險;
(2)魚類攝入可能會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3)維生素D可能會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4)補充復合維生素可能會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5)低水平的蔬菜攝入可能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6)低水平的水果攝入可能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7)攝入含有血紅素鐵的食物可能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三)肝癌
確切證據顯示:
(1)超重或肥胖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2)酒精類飲料攝入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3)攝入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4)咖啡攝入會降低患肝癌的風險。
不完全證據顯示:
(1)魚類攝入可能會降低患肝癌的風險;
(2)積極運動可能會降低患肝癌的風險。
(四)胃癌
確切證據顯示:
(1)酒精類飲料的攝入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2)腌制食品的攝入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3)超重或肥胖會增加患賁門癌的風險。
不完全證據顯示:
(1)烤肉或烤魚類食物的攝入可能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2)加工肉的攝入可能會增加患非賁門胃癌的風險;
(3)低水平水果攝入可能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4)柑橘類水果攝入可能會降低患賁門癌的風險。
(五)乳腺癌
絕經前乳腺癌確切證據顯示:
(1)劇烈運動會降低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
(2)青年人群超重或肥胖會降低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
(3)成年人群超重或肥胖會降低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
(4)母乳喂養會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
(5)酒精類飲料的攝入會增加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
(6)高個人群會增加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
(7)出生體重過大會增加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
絕經前乳腺癌不完全證據顯示:
(1)蔬菜攝入可能會降低患雌激素受體陰性(ER-)乳腺癌的風險;
(2)攝入含有類胡蘿卜素的食物可能會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
(3)乳制品攝入可能會降低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
(4)高鈣飲食可能會降低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
(5)積極運動可能會降低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
絕經后乳腺癌確切證據顯示:
(1)積極運動(包括劇烈運動)會減少絕經后患乳腺癌的風險;
(2)母乳喂養會減少患乳腺癌的風險;
(3)青年人群超重或肥胖會減少絕經后患乳腺癌的風險;
(4)成年人群超重或肥胖會增加絕經后患乳腺癌的風險;
(5)成年人群體重增長過多增加絕經后患乳腺癌的風險;
(6)高個人群會增加絕經后患乳腺癌的風險;
(7)酒精類飲料的攝入會增加絕經后患乳腺癌的風險。
絕經后乳腺癌不完全證據顯示:
(1)蔬菜攝入可能會降低患雌激素受體陰性(ER-)乳腺癌的風險;
(2)攝入含有類胡蘿卜素的食物可能會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
(3)高鈣飲食可能會降低絕經后患乳腺癌的風險。
(六)前列腺癌
確切證據顯示:
(1)超重或肥胖會增加患進展期前列腺癌的風險;
(2)高個人群會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3)β-胡蘿卜素的攝入不太可能對患前列腺癌的風險產生實質性影響。
不完全證據顯示:
(1)高水平的乳制品攝入可能會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2)高鈣飲食可能會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3)血漿低水平α-生育酚(維生素E)可能會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4)血漿低水平的硒可能會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