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處于慢病井噴的狀態!
在2012年一項全國居民健康調查中發現,由于慢性病死亡率為533/10萬,占總死亡人數的86.6%。心腦血管病、癌癥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死因,占總死亡的79.4%,其中心腦血管病死亡率為271.8/10萬,癌癥死亡率為144.3/10萬(前五位分別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為68/10萬。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丁剛強所長在由國家新食品資源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全國特殊膳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辦的“新食品資源創新技術與標準研討會”上表示,基于全國營養與調查監測大數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狀況總體改善,三大營養素功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滿足,但膳食結構有所變化,超重肥胖問題凸顯,各種疾病風險增加。
大健康理念下,低GI食物成首選
伴隨著中國經濟上升的,還有居民的體重和血糖。
糖尿病和肥胖已經成為困擾中國居民的兩大“頑癥”。截止2013年12月,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達9840萬,位列世界第一。而對于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來說,低GI食物才是首選。
GI(血糖生成指數),是評價食物碳水化合物的一個生理學參數,用來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映程度高低。目前認定,GI值在55以下為低GI食物,GI在55—75之間為中等GI食物,GI在75以上為高GI食物。高GI食物進入人體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能迅速進入血液引起高血糖峰值,胰島素快速升高,導致血糖下降速度快,血糖升高,容易造成脂肪堆積,導致慢性病的發生,例如糖尿病、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反之,低GI食物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葡萄糖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血糖比較低。40年的全球研究發現,健康的低GI飲食對所有人群的整個生命階段都有益,低GI飲食不僅能夠降低疾病風險,還能夠改善身體健康。全球糖尿病組織已將GI納入其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健康飲食指導方針。
國內的部分低GI產品已經得到應用,但是相較國外市場,法規門檻較高,低GI食品起步較晚,居民對糖尿病醫用食品認知度低,制約了GI相關產品的發展。北京協和醫院腸內腸外科主任陳偉教授表示,要呼吁政府推動相關法規的建立和完善,以低GI食品為新的產品訴求切入點,加強臨床研究與企業合作,鼓勵企業加強新品開發,這將是下一步國內低GI食品推廣的重點。
食源性低聚肽助你提高免疫力
很多人都不理解什么是過敏性疾病,過敏性疾病也屬于過敏反應性疾病。過敏反應又稱為變態反應、超敏反應,是指人體免疫系統對一些對機體無危害性的物質如花粉、動物皮毛等過于敏感,發生免疫應答,對機體造成傷害。目前,我國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高達37.3%,另據世界變態反應組織稱,近30年,全球過敏性疾病發病率約22%,處于上升趨勢,在慢性病大家族中排行第六。
導致過敏的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濫用抗生素、環境因素,除此之外,隨著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不斷深入,腸道菌群失調被認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過敏風險因素。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壓力大、飲酒及上面提到的濫用抗生素等等都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增加過敏的風險。
由于人體胃腸道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黏膜屏障系統可以限制完整的蛋白質抗原侵入,進入腸道的食物抗原與分泌型IgA(SIgA)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限制了腸道對食物抗原的吸收,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減輕對食物蛋白的免疫反應。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潘興昌教授指出,低聚肽能夠有效維護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減輕胃黏膜損傷,從而降低食物致敏性。而食源性低聚肽是低致敏食品甚至無致敏食品的蛋白選擇最佳形式。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創新,使得用不同原料生產的食用多肽的產業化成為可能。人們在食用這些美味可口的多肽的同時還補充了身體所需,提高了身體的免疫力,增進了健康。
如何為新食品原料發展鋪路?
全國食品發酵標準化中心主任郭新光教授對我國新食品原料標準化發展狀況與典型標準進行了解讀。2013年近5年批準發布新食品原料51項,僅有極少數如海藻糖和4種新菌種制定了國家或行業標準。郭主任提到,國家和食品行業日益重視原料標準,已投入大量科研經費要求加快推動我國新食品原料標準化的發展。未來將秉承“以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側重于保基本,以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側重于提高競爭力為標準,同時建立并完善相配套的標準化管理體制”為新的發展趨勢。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主任何君教授提到,新食品原料應當具有食品原料的特性,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且無毒、無害,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潛在性危害。因此,安全性評價也是新資源食品發展的重要一環。
近幾年來,國家也十分重視營養功能性食品產業的發展,圍繞健康中國戰略,提出了數十項相關政策措施,以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的進一步落地實施。然而,目前,營養功能性食品產業標準體系仍不完善,營養功能性食品定義尚未明確;保健品、特醫食品在注冊、審批和流通方面門檻很高;具有營養健康輔助作用的創新食品如低鈉食品、等滲食品、低嘌呤食品、低GI食品、低致敏蛋白食品、低蛋白食品、低脂食品等,由于缺乏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只能按照普通食品進行銷售,導致營養健康產業創新動力不足。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院長蔡木易教授預測,功能營養食品產業即將迎來歷史上的黃金高速發展期。因此,我國營養功能性食品產業還需朝著加快營養立法,完善管理框架;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推進分級管理與自主自愿聲稱;建立整合研發創新技術資源和普及營養功能性科普宣教等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