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指出,當前我國已經邁入中等偏上收入發展行列,經濟增長動能發生轉變,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現實選擇,代表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和綠色生產方式的主流。藍皮書指出,人口結構變化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出了挑戰。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約增加640萬,到2020年將達到2.55億人,占總人口的17.8%左右。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深,對于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生活照料等服務和費用的剛性需求日益增加,給醫療衛生資源和服務供給帶來巨大壓力,要求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
與此同時,老年人購買力不斷增強。藍皮書分析,一方面,從消費水平絕對值看,老年人均消費水平已高于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即老年人口的人均消費水平高于少兒和勞動力人口相加的人均消費水平。另一方面,從消費水平變化趨勢看,伴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老年人的購買力將不斷增強,老年人的消費水平有望提高。據預測,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40年和2050年的老年人口總消費,分別將達到7.01萬億元、11.36萬億元、18.33萬億元、26.81萬億元、36.36萬億元和61.26萬億元。同時,藍皮書提出了進一步推動健康產業新業態發展的4點建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引導產業有序發展。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研究制定健康產業發展行動綱要,明確部門任務分工,提出健康產業新業態發展的總體規劃、目標原則、重點領域和政策保障措施;研究建立健康產業新業態發展協同推進機制,相關部門就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發展應用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問題定期會商。發揮健康產業相關領域智庫作用,加強對國際國內健康新業態發展形勢研判。
二是突出創新驅動,健全健康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在健康產業新業態基礎研究層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有效提升基礎前沿、關鍵共性、社會公益和戰略高科技研究水平,加快在基因組學、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前沿技術和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推動建立適應健康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加快前沿健康科學技術轉化應用機制,推動創新成果駛入臨床應用“快車道”。以健康科技研發創新、健康產品開發設計、綜合性專業化中介服務等產業領域為主導,構建全鏈條新業態科技支撐體系。
三是培育融合業態,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順應健康消費多樣化、差異化的新趨勢,注意各類服務的不同結合點和關鍵領域,發展新型健康融合服務。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體系建設,實現健康信息深度挖掘,培育應用新業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以健康新業態為核心競爭優勢的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新興產業集群。鼓勵商業健康保險參與健康產業鏈整合,創新健康保險引導激勵機制。
四是加快標準建設,強化行業綜合監管。把握健康新業態發展規律,在高標準開放的基礎上,推進健康產業“放管服”協調聯動,在放寬準入限制的同時,加強和創新事中事后監管。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治理體制,更多發揮信用聯合懲戒、行業禁入等措施作用,預防分散化的不規范、不誠信行為。積極探索對醫養結合、健康旅游、互聯網智慧健康等交叉領域健康新業態的跨行業聯合監管機制,推動實現健康產業治理監管現代化。
相關專家指出,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產品和服務,政府應該發揮其相應的功能和作用,加快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推廣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發揮商業保險在長期照護體系中的作用,更加積極地推進應對老齡化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