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9日從消息人士處獲悉,經過多部委長達數月的協調,備受關注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乳企兼并重組細則》)或將于近期出臺。
據悉《乳企兼并重組細則》將主要聚焦以下內容:提高企業進入門檻、提升行業集中度,5年內培育形成3至5家年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并將為參與兼并重組的乳企提供一系列財稅政策支持。
業內專家和企業相關人員認為,面對與進口奶粉愈發激烈的競爭,細則落地對國產乳企來說無疑是一項利好。但是,通過行政方式來引導作為純市場行為的并購,其效果難以預料。
目前,全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由2010年的180家減少到127家,產品品牌由650個減少到500余個,年產量從55萬噸增加到60萬噸。但是,產業集中度低,自主品牌競爭力弱,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缺乏信心等問題依然突出。
記者了解到,《乳企兼并重組細則》對乳粉生產技術方面提出了嚴格的規定,將進一步提升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準入與生產許可條件,鼓勵企業采用濕法加工工藝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將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對清理審核后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100%實施G M P(《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改造并通過認證。
乳業專家宋亮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乳企兼并重組細則》的核心在于要求乳企全面按照G M P要求完成改造。
“G M P的本質是要求企業提高設備及技術水平,如同一把刀,將砍掉一部分不達標的企業。目前來看,大型企業的G M P已經完成,而相當一部分中小型企業,則因為承受不了改建帶來的巨大成本而最終退出市場。”宋亮認為,G M P對乳企的奶源提出了相當高的管理要求,而這點恰好是很多國產小型乳企的軟肋。尤其是《乳企兼并重組細則》要求從事兼并重組的主體限定于采用濕法工藝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企業,所用原料85%為穩定可控奶源基地產的生鮮乳。
《乳企兼并重組細則》還明確提出了企業兼并重組的時間表。
一是到2015年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按照《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100%完成改造并通過認證,培育形成10家左右嬰幼兒配方乳粉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前10家國內品牌企業行業集中度由45%提高到65%,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總數整合到80家左右。
二是到2018年底,培育形成3-5家年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集團企業,前10家國內品牌企業行業集中度超過80%,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總數整合到50家左右。
此外,《乳企兼并重組細則》還將為參與兼并重組的乳企提供一系列政策保障及支持,包括中央財政安排技術改造基建資金支持相關乳粉企業集團的G M P改造、相關稅收減免。
但是,一些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單從《乳企兼并重組細則》來看,還很難判斷兼并重組的最終效果。
“目前的大環境是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缺乏信心,進口奶粉帶來的競爭愈發激烈,細則的實施將提高生產標準,加速奶粉行業集中,加快乳業相關資源整合,對國產乳企來說無疑是一項利好。但是,通過行政手段而非市場化的自由配置來引導大范圍的兼并重組,能否形成良好的互補和配置仍然存在疑問。”內蒙古質檢系統的一位干部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這其中可能產生的一系列負面問題不容忽視,如“誤殺”一些發展良好的中小型企業,也不利于局部地區的市場競爭等。
“每次開會,都會碰到有一些乳企想找我談兼并的事情。”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張劍秋告訴記者,但很多中小型乳企無論從設備還是自身管理仍相當落后,存在質量安全的風險隱患。因此,他們變成了“燙手山芋”,而目前也沒有很好的辦法來讓他們平穩地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