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17時至23時,浙江日報全媒體記者蹲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晚上醫院會空一點?人流量有多大?去醫院就能測流感病毒嗎?抗流感藥磷酸奧司他韋還買得到嗎?醫生們連續兩個月加班,給患者看病是怎么堅持下來的……記者給您帶來一線報道。
第三篇:給晚上帶孩子看病的家長4點提醒
大半夜的杭州,這里還是燈火通明、人山人海。
走進浙大兒院濱江院區,多位醫生告訴記者,這波流感太厲害了,傳播范圍實在太廣,你們提醒下家長,人多的地方不要把孩子帶去。
夜間7到9點是就診高峰,二樓候診大廳里人來人往,哭聲、咳嗽聲、噴嚏聲此起彼伏,B區普通內科、輸液區門口的家屬患兒熙熙攘攘。“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了。”站在B區門口的記者同事說。
而在診室內,白大褂上一張張疲倦的臉,開口就是沙啞的喉嚨,累到不想清洗的油發,有時忍不住不耐煩地回答,一支寫了一天病歷就寫完的筆,一個從開始看病到看完所有病人都未曾打開的水杯……都是高負荷加班兩個月給兒科醫護人員留下的痕跡。
提醒:針對近期冬季兒科就診高峰情況,省疾控中心對流感疫情進行監測和分析顯示:2018年至1月16日,我省共報告流感15528例,其中14歲及以下為發病主要人群,0到6歲人群報告發病6150例,占39.61%;7到14歲報告發病4334例,占27.91%。2018年這半個月以來,全省報告的14歲及以下流感病例顯著高于2017年12月(增加了1.36倍)及2017年同期(增加了15.15倍)。
醫護加班加點
氣溫反彈,浙大兒院兩個院區的門診量又回升,16日單日門診就診人次達到12186。
16日晚,除了普內科9位醫生、急診內科8位醫生外,浙大兒院夜間特需門診還有15位醫生坐診,而正常情況下,夜間特需門診坐診醫生僅4名。加班的醫生中,除了醫院從病房、教研組抽調來支援門診,還發動了黨員夜間加班,每晚5個黨支部各抽派1名黨員醫生夜間坐診,直至就診高峰結束。
解春紅主任醫師、袁哲鋒主任醫師、馮春月主治醫師、朱履昌主治醫師、胡玲玲主治醫師……他們都是白天從8點半上到下午四五點,然后緊接著5點后又來支援門診,一直到晚10點左右才收工。這意味著,在醫院上班的時間超過了14小時,而這樣的“額外工作”他們每個月要輪到五六次。
他們告訴記者,在急診科輪崗的年輕醫生更辛苦,看診、搶救都要兼顧,上班時間有時是前半夜,有時是后半夜,有時是“白+黑”,生物鐘混亂、休息很不好。B區的普通內科人流洶涌,前半夜的普內科醫生每個人大約要看百來個患兒,為此他們經常看到凌晨兩三點。“成人免疫力相對較強,但我們多位醫生和護士還是被病毒擊中,陳振杰醫生自己打著點滴還堅持給患兒看病,我們護士發熱頭痛還要撐在那里。”急診科的一位護士告訴記者。
在晚9點15分時,原本可以收工的胡玲玲還在等待一個患兒的檢查結果。“這個2歲的小女孩白天在專家門診看過,然后在輸液區打點滴,但家長發現孩子呼吸不對,就跑過來拜托我加個號,我一看孩子的確呼吸急促、心率過快,就趕緊給她加號,然后送她到搶救室去進行氧合。”
同樣給患者加號的還有馮春月。這不是普通的加號,加一個號意味著晚至少30分鐘回家陪親人。在診室分流的孩子們,他們的檢查項目都集中到檢驗處,那里排起了長龍。以前半個小時不到就出結果的血常規,現在高峰期要近兩個小時。“有一次晚上家里老人給我打電話,你快回來!你自己的娃不行啦!”雖然說起這件事,馮春月醫生是笑著說的,但背后的辛酸當媽的人能感同身受。
“兒科(醫生)不夠成人(醫生)湊、成人(醫生)不夠獸醫湊、獸醫不夠屠夫湊……”雖然,浙大兒院幾位兒內科的醫生戲謔自己工作壓力大,但他們依舊堅持在一線。
不去家門口的醫院
也是迫不得已
蹲點中發現,家長問最多的問題是“醫生,什么時候能退燒?”“為什么這么久還不好?”“不肯吃藥,會吐出來怎么辦?”“醫生,是不是流感?”一位來自余杭的家長充滿疑惑,就診完后還往返診室4次咨詢醫生問題。“我是真的不懂,問大醫院的醫生,我就放心點。”
晚8點,記者在掛號大廳導診的黃師傅身邊站了一會兒工夫,他一直在反復回答患者的問題。黃師傅說,晚間的普通門診和急診掛號窗口都是不分的,如果情況特別緊急的,可以先到搶救室導醫臺檢查之后,由搶救室開具急診單,再到掛號窗口掛號,從而保證患兒及時就診。
“能解決多少問題就解決多少。”黃師傅說,一般家長詢問怎么掛號、科室怎么走等問題,他基本都能幫他們解決,但有時候碰到問做什么檢查之類的專業性稍強一些的問題,他則建議家長去導醫臺咨詢。“其他倒不怕,最怕病人家屬吵架。”黃師傅感嘆說。如今49歲的他,每天晚上7點上班、早上7點下班,“時間長了,對于這樣的夜班也習慣了,醫生更辛苦,本來12點下班的,經常工作到三四點才看完所有病人下班。”黃師傅說。
記者發現,晚上趕到醫院看病的除杭州主城區,蕭山、余杭、富陽、臨安的患兒很多,還有諸暨、安吉、海寧、桐鄉、東陽等地來的。
為什么家門口的醫院不看,要跑到大醫院排隊,這樣看病不折騰嗎?
從海寧趕來的虞女士告訴記者,他們是前天晚上來的,后天還要復診。孩子現在有些咳嗽,但已經好了些。“在本地醫院掛了4天的鹽水,還是咳得很厲害,最后孩子自己提出要來杭州看病。”
帶著孩子,和婆婆一路從海寧趕到杭州,虞女士也講了自己的一些體會,“大醫院的醫生看病想得比較全面,有些問題是縣級醫院醫生想不到的,如果縣級醫院的水平能進一步提升的話,我們看病就方便了。”她說,浙大兒院輸液只開兩天的量,如果以后能多開一天的藥,讓外地的病人能將藥帶回自己家去掛,在精力和路程上就省心些。
“我們也不想來大醫院排隊看病,但流感這么厲害,我們哪里敢掉以輕心?”從諸暨趕來的張先生說,如果基層醫院的兒科水平像省兒保這樣,他們當然愿意留在當地看。“去年帶著孩子拉肚子去社區醫院看,結果連是不是輪狀病毒感染都沒辦法檢測。”來自丁橋的戚先生說。
溫馨提醒大家
這幾點特別注意
一、流感病毒檢測、開證明只能白天來
浙大兒院流感病毒檢測標本接收時間是上午8點到下午4點半,所以,夜間去醫院看病的不能做這項檢查。
有家屬說孩子流感好了,但是回學校要醫院開證明。注意,醫院晚上無法開證明。
“磷酸奧司他韋時有時無,好在流感是自限性疾病,精神狀態好的話等身體慢慢抵抗也能自愈。”馮春月醫生說。
二、交叉感染很厲害!去醫院記得戴口罩
馮春月醫生接診了一個滿臉、全身都是紅疙瘩、有些還是水泡的小寶寶,確診是水痘后再問患兒媽媽“家里有沒有人得水痘”,媽媽這才告訴醫生,自己得水痘剛好。更讓人擔憂的是,家里還有兩個小孩子。
在馮春月坐診時,有3對患兒是兄弟姊妹,一個生病了,另一個也緊跟著生病。還有是媽媽生病剛好,孩子就接著生病;從社區打完疫苗回來第二天就發熱,吃藥也不退燒。還有患兒流感好了,又得了輪狀病毒腸炎,反反復復生病。
在陪女兒吃晚飯的柴女士說,家里有兩個寶寶,老大前段時間感染到病毒,之后反復發燒,沒過多久自己好了,便沒有到醫院來看;但小女兒病了之后反復發燒,燒到了40度,還有打顫、抽筋的情況,就只能送醫院來就診了,發現是肺炎。“一直都不想來醫院的,怕二次感染,但老二的情況實在沒辦法。”
三、乙型Y株流感正在減少,甲型在增加
解春紅主任醫師告訴記者,現在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孩子在減少,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孩子在增加。另外據省疾控消息,15歲以下兒童感染的流感病毒型別以乙型Y株為主,占陽性標本的44%,并正在逐漸減少;而乙型V株、甲1和甲3型占比56%。故目前的流感疫苗接種仍然有效。
四、就診盡量不要遲到
“請37號***到特需門診*號診室就診……”叫號機喊了多次,卻遲遲等不到這位37號的小患者。袁哲鋒醫生跑到隔壁診室打了個電話,發現家屬還在路上。孩子媽媽表示非常抱歉,因為這意味著,走完看診、驗血等流程,接診醫生要等到至少10點半方可下班,而第二天8點半又是新的一天門診了。
所以溫馨提醒,為了醫生能早點下班,以養足精力應對第二天坐診看病,患兒家長盡量按秩序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