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把心跳驟停的年輕孕婦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時,浙大邵逸夫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應可凈沒有想到,這個經歷死亡危險、毀容和心理創傷的姑娘,會在2年后再次選擇冒險。
當得知李女士再次懷孕時,應可凈心中警鈴大作。這意味著對弈死神的拉鋸戰將再次打響。肺栓塞、嗜酸細胞增多、皮疹……迎接新生命的道路依然艱險曲折。
11月29日,嬰兒的啼哭聲伴隨著“母子平安”的消息傳來,應可凈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我做外婆了!”她激動地說。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邵逸夫醫院呼吸內科、產科、精神衛生科、康復科、皮膚科、傷口造口等科室的醫護人員與李女士并肩作戰與疾病抗爭,見證了這個姑娘的所有波折,也更清楚這個小生命有多來之不易。
“這個男孩是我生命中最美好最珍貴的禮物。”應可凈說。
死里逃生的李女士出院前與醫護人員合影
懷胎六月發生猝死
擊退死神但孩子永遠離開了
2015年10月25日,23歲的李女士在單位洗手間暈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頭破血流,像發了羊癲病一般,被同事緊急送往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急診。彼時,她已有6個月身孕。
還沒等急診醫生明確判斷出病因,李女士已心跳驟停,醫護人員立即展開心肺復蘇搶救。同一時間,應可凈等醫生急速趕往搶救現場。“判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猝死很重要,如果治療方向不對,很可能雪上加霜。”
應可凈主任憑借經驗找到蛛絲馬跡,最終判斷猝死原因為肺栓塞,搶救刻不容緩。然而,由于李女士是孕婦,溶栓過程極易出血,藥物的劑量很關鍵,搶救的每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行走。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李女士恢復了心跳和呼吸,但胎兒已經沒了胎心。
又一道難關橫亙在面前。這時如果引產,很可能造成大出血,如果不引產,又會引發敗血癥。幸運的是,胎兒最終自然娩出,沒有發生大出血。
2天后,李女士睜開了眼睛。她的記憶還停留在出事前,她在上班,寶寶還在。要告訴李女士她經歷的一切,是一個殘忍的過程。“還好,還好,很幸運,你摔了一跤,已經救回來了,沒事了。”應可凈拉著她的手輕聲說。在她看來,與其冷冰冰地陳述病情,不如先安撫病人的情緒,讓她慢慢消化接受。
隨后,應可凈請來康復科和心理科的醫生,幫助李女士恢復肢體功能和調整心態。
自己經歷了一場生死劫,肚里的孩子也永遠離去了,對于李女士來說,這突如其來的悲劇仿佛從天而降的一道閃電,硬是將她的人生劈成兩節。本就文靜的她更沉默了,常常一個人呆呆坐在病床上,一整天都不說一句話。
病房里的醫生和護士見狀,常常主動與她聊天,盡可能地關心她,鼓勵她,讓她感受到世界的溫度。出院時,應可凈把自己的聯系方式給了她,“假如你有什么不舒服,第一時間和我聯系。”
盡管在與死神的博弈中打了勝仗,李女士卻面臨毀容危機。毫無預警地摔倒,她的前額和后腦都有大片傷口,血淋淋的創口觸目驚心。從2015年12月11日李女士第一次到創口門診就診起,創口一直反反復復,破潰—結痂—長出新肉—再破潰……直到2016年10月21日才真正愈合。
“李女士從2015年12月第一次就診到16年10月創口全面復合,一共經過了10個月的治療。這期間她和丈夫每次來醫院都很溫和,心態也都非常好。有時候科室患者比較多,沒有把她安排在第一批診療,她也都十分體諒我們。”造口及疑難傷口專科副主任護師胡宏鴦說,“潰瘍的復合本身就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醫者和患者的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有時候我們覺得再兩個星期創口就能愈合,但過后創口又再次擴開,李女士和她丈夫一直都沒有半點怨言。”
經過整個醫療團隊的精心治療,李女士頭部的傷口終于愈合了。
再次懷孕意味著死神靠近
她決定冒險博弈
今年2月,李女士告訴應可凈她懷孕了。在替她感到高興的同時,應可凈心里更多的是緊張和擔憂。
懷孕,意味著兩年前驚心動魄的場景可能再次上演。
邵逸夫醫院產科主任梁峰冰表示,孕產婦是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的高危人群。一方面,在懷孕期間,孕婦子宮變大壓迫血管,導致血液回流受阻,往往會引起下肢及盆骨靜脈曲張;另一方面,孕婦血液黏稠度增高,再加上久坐不動,血液循環不暢,就很容易形成下肢靜脈血栓。這些血栓一旦崩落,就會隨著血液循環到達肺,引起肺栓塞。
梁峰冰告訴記者,杭城每年都有2~3名孕產婦因肺栓塞而死亡。而經歷過致死性肺栓塞再懷孕的人群風險往往更高。
“孕婦要提高警惕,發現問題及時就診治療。”梁峰冰說,兩年前李女士出事之前,左腿已經腫脹疼痛近兩周了,但她當時以為只是孕期缺鈣,自己吃了鈣片,并沒有去醫院就診。“出現這樣的癥狀,如果及時到醫院做一個深靜脈B超,及時介入治療,也許能避免這場悲劇。”
梁峰冰表示,孕婦下肢浮腫是常見現象,但如果小腿單側腫脹疼痛,就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此外,孕產婦不要久坐或久臥,應適當運動,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必要時病人應孕前或孕期進行靜脈血栓篩查及評估,高危病人需要藥物預防,彈力襪預防效果有限,目前不予推薦。”
孕期一波三折次次化險為夷
醫患攜手共創生命奇跡
“這一路走來,小姑娘真的不容易,這個孩子的到來或許可以驅逐她的陰霾,給她帶來新的希望。”應可凈聯合產科主任梁峰冰,為李女士的孕期保駕護航。
為了不影響胎兒,應可凈把口服抗凝藥改為打針,一天兩次。日復一日,李女士的手上、肚子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針眼,青一塊紫一塊,沒有一寸好肉。
孕3個月時,嗜酸細胞的增加又帶來了新的難題。正常值是300g,李女士的嗜酸細胞飆到1600g,引發全身蕁麻疹,又紅又癢。用藥擔心對胎兒不好,不用藥又擔心不小心抓破引起皮膚潰爛,步履維艱之際,應可凈想到了局部噴劑,同時由產科密切監測。
“最難的一關是分娩和產后。”梁峰冰說,由于李女士一直在接受抗凝治療,生產時很可能引發大出血,而她本人又希望自然分娩,使得風險更不可控。梁峰冰為李女士做了評估,覺得她具備順產條件,為了讓李女士平安生產,梁峰冰備好新鮮冰凍血漿和相應對抗藥物,并對抗凝藥物進行了轉換,做足一切準備。
11月29日,李女士順產下一個6斤3兩的健康男嬰,母子平安。治療和照護過李女士的醫護人員聽到這個消息,既欣喜又感動。
應可凈坦言,李女士懷胎十月,自己比她還緊張,千叮嚀萬囑咐孕期注意事項,常常交待她“適當運動,清淡飲食”,一聽到有什么風吹草動,一顆心就懸起來了。“我自己女兒懷孕,我可能都沒這么操心。”應可凈笑著說。
翻翻病歷記錄,兩年來,李女士共到醫院就診272次,也就是說,每三天就來醫院報道一次。跨越生死關,一次次與死神交鋒,李女士吃了多少苦或許只有她自己知道。“看到我的孩子平安健康,什么都值了。”她的勇敢、樂觀和堅韌讓應可凈感動,也讓她看到了生命的力量。
“應主任,能不能請你給寶寶取個名字?”李女士說,自己的命是應可凈救回來的,兩年來應可凈對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就像親人一般讓她倍感溫暖。
“孩子的小名就叫逸逸吧。”應可凈說,“逸是邵逸夫醫院的逸,有超出一般的意思,這個小生命的誕生,本就是超越一切束縛仍然‘破土而出’的生命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