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白血病患兒救命藥“巰嘌呤片”短缺一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11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此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要“將心比心”、“特事特辦”、“切實加大國產廉價藥生產供應保障力度”。
記者聯系生產“巰嘌呤片”的浙江浙北藥業有限公司,今天(21日)他們已經將約6萬瓶(300萬片)產品供應給全國總經銷,將在本周送往全國各醫藥公司和醫院,后期會根據市場供應情況,適時安排生產,以滿足患者需求,保障該藥物的正常供應。記者剛得知,14660瓶巰嘌呤片已經被銷售商——廣州奧爾誠藥業有限公司運走。
由于廠房及生產線改造,浙北藥業于今年3月份停產巰嘌呤片,7月份試生產第一批片劑,9月份接受食藥監等相關部門檢查,11月17日通過浙江省藥品認證中心的GMP認證并獲得證書。拿到證書后,浙北藥業便第一時間啟動銷售環節。但由于6萬瓶硫嘌呤片需要先運輸廣州,然后運送往全國各地,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到患者手里。且據浙北藥業銷售人員介紹,最快獲得硫嘌呤片還是要去藥店購買,因為進入醫院還需要經過招標、議價等環節。
巰嘌呤片,主要治療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惡性葡萄胎等,屬于國家基藥品種,并且是兒童白血病治療的骨干藥物。據浙北藥業副總經理談國軍介紹,浙北藥業這條“特殊”的片劑抗腫瘤藥生產線,一年只生產1至2個批次的藥品,僅占全公司約2%的銷售總額,但企業依舊投入近600萬元進行建設。
記者了解到,浙江省腫瘤醫院、浙大一院、浙大兒院、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醫院藥庫都沒有巰嘌呤片。“我們缺貨已經有兩三年了,有段時間還專門去省兒保調貨,但后來省兒保也斷貨了。”某省級三甲醫院血液科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醫院每年接收近百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成人患者,但巰嘌呤片供應不上,規范治療也就無法開展。“我們想過用替代藥——硫代鳥嘌呤,但這個藥也斷貨。病人去外面高價買來藥,有些是進口的,有些是國產的,但藥品真偽、質量我們不敢保證,到底讓不讓病人用我們也很為難。”如今,這些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只能改變治療方法,比如,靜脈注射化療藥物。但沒有進行規范治療的后果是,白血病容易復發。
記者查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通過國藥批準文號允許生產巰嘌呤片的藥企有6家,但其中4家早已停產,目前只有陜西興邦藥業和浙江浙北藥業處于暫時停產狀態。關于停產原因,理由多數與藥價、原料藥供應有關。
而生產原料藥“巰嘌呤”的企業有三家,分別是陜西興邦藥業有限公司、浙江誠意藥業有限公司和常州亞邦制藥有限公司。但目前,浙江誠意藥業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仍在生產巰嘌呤原料藥的企業,但主要對國外銷售,國內基數不大。
談國軍介紹,給浙北藥業提供原料藥巰嘌呤的浙江誠意藥業有限公司,過去賣給他們的原料是兩千多每公斤,而如今是七千多每公斤,成本大幅提高。“但我在他們公司考察原料藥品質量時,發現它們的環保投入和安全生產投入的確很高,所以漲價也是有理由的。”而對于藥品的短缺現狀,他認為原料成本高和市場容量小是主要原因。
浙北藥業表示,巰嘌呤片因為其特殊的藥理作用,根據新的GMP要求,需要在獨立的生產車間生產,浙江浙北藥業在新建車間階段內暫時停止了該品種的生產,而目前該新建車間已經通過浙江省藥品認證中心的GMP認證,相關產品經過檢驗,符合中國藥典的各項規定,已經于第一時間啟動新車間的建設工作。另一家暫停供應藥物的陜西興邦藥業,目前因沒有原料無法生產,正在通過食藥監部門的審批,一旦完成原料認證,拿到食藥監部門批文即可恢復生產。
11月20日晚,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的新聞刷爆了白血病患兒家長微信群——彩虹媽媽家長會。這一微信群內匯集了400多名有著白血病經歷的患兒及其家長,他們通過互助形式來尋求短缺藥。“現在是細雨濛濛的季節,每天早上起來都看不到太陽,但看到報道,病友們都很開心,溫暖在心。”來自浙江溫州的一名白血病患兒媽媽告訴記者,在看到總理對這一短缺藥物進行批示后,她翻朋友圈看到好幾個病友都在轉發這篇報道,她感受到了一絲希望。
記者了解到,關于緊急藥品采購,我省此前已有相關規定。今年6月,省衛計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國稅局、省物價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全省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關于緊急采購藥品,《意見》明確,為應對自然災害、重大疫情、重大突發事件和病人急(搶)救等特殊情況,緊急采購藥品或醫藥儲備藥品的,可特殊處理,相關醫療機構須及時將采購信息報同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備案,同時上傳省藥械采購平臺。
早前報道:
其實除了巰嘌呤片之外,廉價救命藥缺貨、斷貨、消失的現象一直處于風口浪,涉及到醫院各科室。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在今年6月份曾做過一個調查:
調查|幾塊錢的救命藥或停產或 “搖身一變”價高數倍 情況如下↓
340余種國家基本藥物出現短缺或消失
不久前,一名白血病患者家屬輾轉找到記者,講述了一段痛苦的遭遇:一種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在省內忽然就買不到了,如今他們只能跑到上海瑞金醫院,花比以前高好幾倍的價格購買,這對需要長期靠藥物維持生命的患者和家屬來講,又是沉痛一擊。
這種藥物是由山東良福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維A酸片,是治療白血病的常見救命藥,網上價格顯示“22元”。記者從省內一家醫院藥劑科獲悉,維A酸片廠家因價格原因,不再生產此類規格的藥物,而是換做生產另一規格的同類藥品,價格將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我省新一輪醫保藥品名錄中并未中標。
記者調查發現,此類廉價特效藥的缺失,已不是個案,而是覆蓋著醫院各個科室。
眼科領域最典型的斷藥是“絲裂霉素”。省級三甲醫院眼科中心一名副主任醫師向記者透露,眼科界有一段時間沒絲裂霉素可用了,這是一種治療青光眼術后抑制疤痕生長類的特效藥物,價格之前在11.5元,目前還未有替代藥品,這對青光眼患者來講是“致盲性”的打擊,也嚴重影響到手術的成功率。
而省內婦產科醫生普遍反映的則是消失多年的“麥角新堿”。麥角新堿是治療產后出血的一線藥物(產后出血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臨床顯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價格低廉,因長期無麥角新堿使用,國內目前臨床治療中普遍使用進口的前列腺類制劑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進行替代,而這類藥品單次治療成本高達588元。
我們身邊到底有多少救命廉價藥消失或停產?據不完全統計,廉價“特效藥”以每年至少十幾種的速度在消失,2015年底,我國500多種國家基本藥物已有340余種出現短缺或消失。
一些廉價常用藥、沒有替代品的“救命藥”正在以各種原因出現短缺甚至消失,如心臟手術用藥“魚精蛋白”、治療心臟衰竭的搶救用藥“西地蘭注射液”、治療兒童腫瘤的放線菌素D、治療嬰兒痙攣的促皮質素、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等多種廉價藥都曾出現斷供情況。
原料短缺、盈利微薄或是重要原因
一位醫生朋友向記者吐槽,再如此發展下去,最嚴重時將會導致“患者無藥可吃,醫生無藥可用”的悲哀局面。而這些廉價救命藥消失的背后,到底存在著哪些角力?
以眼科短缺藥“絲裂霉素”為例,主要生產商海正藥業2014年被輝瑞收購,更名為海正輝瑞,停止絲裂霉素生產。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官網發現,搜索“注射用絲裂霉素”一共有6條國藥準字批準文號,涉及3個企業,除了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還有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上藥新亞藥業有限公司。
海正輝瑞制藥對這一情況回應表示,注射用絲裂霉素,自其批準文號于2014年2月歸屬海正輝瑞以來,一直未曾生產該產品,也從未參與該產品的招投標。根據國家新版GMP的要求,如啟動該產品的生產,需要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預計相關技術改造將持續較長的周期,目前正對此進行可行性評估。而新亞藥廠表示,該藥已經停產。
“絲裂霉素消失的重要原因很可能在生產環節,藥價低于成本,加上許多地方以藥養醫的機制沒有完全取消,生產方和使用方都沒有動力下,才出現了停產現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
而治療產科大出血的“麥角新堿注射液”在國內市場停產斷貨的主要原因則是無法采購到原料,直接造成制劑生產企業“無米下鍋”,國內唯一擁有原料批文的企業河北新張藥股份有限公司已停產麥角新堿多年,恢復生產目前雖已提上日程,但短期內難以恢復正常供應。
“沒有原料是制劑停產的主要原因,而造成原料沒有供應的根本原因則是價格因素。”麥角新堿是婦產科的搶救用藥,用于產后出血治療,市場需求有限,價格低廉,又是易制毒化學品,生產經營和進出口均被嚴格管制且手續煩瑣,因此國內原料企業不愿意生產,國外原料企業也未辦理注冊進口。
藥價過低導致企業無法盈利、原材料短缺導致“無米下鍋”、管制嚴格手續繁瑣且使用率低等是導致廉價藥消失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還存在著原有藥品副作用過大而停產的情況。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麗水市中醫院院長雷后興曾作過一個調研,發現在基層醫院廉價“特效藥”短缺或消失的現象更為明顯。因為基層醫院藥物比重以使用基本藥物為主,村衛生室必須100%使用目錄中的國家基本藥物,中心衛生院使用的藥品中90%以上必須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內的藥物,這些基本藥物是不允許有藥品加成的。
出路:八部委聯合保障 廉價救命藥有了“解藥”
廉價藥消失不僅影響居民用藥,也導致現代醫療體系頻頻遭遇“有診斷卻用不起藥”或“有診斷卻無藥可用”的尷尬境地。另外,一些廉價“救命藥”不在正常的醫院和藥店出售,而在某些灰色的渠道售賣,也擾亂了正常的醫藥流通市場秩序。
今年6月份,八部委印發了《關于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為呼吁多年的廉價救命藥的消失或給出解決之道。
《意見》重點突出在兩方面。一是強調問題導向。首先通過監測發現苗頭性問題。在目前每個省份布局不少于15個監測哨點的基礎上,聯通藥品研發注冊、生產流通、采購使用等重點環節,逐步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監測網絡體系和預警機制。綜合分析我國疾病譜變化、重點人群臨床用藥需求、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需求、藥品及其原料藥生產審批等情況,合理界定臨床必需藥品短缺標準,建立國家、省兩級短缺藥品清單管理制度。
二是強調建立長效機制,注重會商聯動,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國家層面重點圍繞國家級短缺藥品清單內品種,組織開展短缺藥品及其原料藥生產供應保障能力評估,研究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重大政策和制度,協調解決跨省短缺問題。省級主要是建立相應會商聯動機制,綜合評估轄區內藥品短缺信息和應對建議,統籌解決局部性短缺問題,及時分析、處理、上報短缺信息,增強綜合應對能力。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說,《意見》中對政府的定位其實是一種新的機制,既不是裁判員更不是運動員,有點像協調員。他解釋說,是政府當協調員,把企業、采購方、醫院、專家請到一起,在保證供應穩定的前提下,商量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政府在這里起到“搭平臺促對接”的協調作用。
我們希望,這一劑猛藥可以治療如今的藥品亂象,還老百姓一個良好、平價的就醫環境。
關于我省巰嘌呤片的生產、流通情況,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將繼續跟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