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拉開人生帷幕的人是護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護士。這本書,正是為她們而作。
11月11日,由浙醫二院護理部主任金靜芬主編、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新書《護理之道,百年傳承》在杭首發,院長王建安親自為新書揭彩。
這是一本貫穿百年護理長河的書。它梳理了有著148年歷史的浙醫二院,8任護理部主任在各自時期留下的護理足跡。它講述著浙江護理從萌芽、發展、壯大到國際化的艱難旅程,從一個個人、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中呈現出始終如一的護理理念。
這里,誕生了浙江省最早的護校、最早的產科、最早的助產士、新中國成立后首個男護士……
這里,培育著一代代的護士們,他們將平凡的護理事業,打磨出神圣而耀眼的光芒,讓后來者在漫長的護理積淀中,抬頭是清晰的遠方,回頭有堅實的腳步。
今天,我們就順著這本書的足跡,通過文中的故事,與您一起回溯浙江護理的源頭與當下。
首任護理部主任是英國人 名字就叫南丁格爾
自從有了醫院,護理便從未缺失。
英國護士南丁格爾,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她是為人們帶來光明、撫平創傷的“提燈女神”,也是在19世紀中葉創辦世界第一所護士學校的護理專業創始人。
有據可查的較早的浙江現代護理實踐,源于浙醫二院的前身廣濟醫院。
1869年,英國基督教圣公會在杭州直大方伯租賃平屋三間,設立戒煙所,有16張病床治戒煙病人。當時,戒煙所還未有正規護士,直到梅藤更攜夫人來到杭州。
1881年9月第,26歲的梅滕更醫師與夫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史密斯護士剛在英國舉行完婚禮后不久,就來到杭州,入主當時的戒煙所。當時除了戒煙病人外,還有很多不適合門診治療的重癥患者。梅藤更夫人的到來,為杭州帶來了諸多現代護理理念和技術。
看到當時戒煙所內重癥患者云集,夫婦倆希望能夠建立更大規模的院區。到了1884年,在杭州中正街(今馬市街),“廣濟醫院”正式成立。它擁有當時杭州城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及最一流的病房。此后,梅滕更夫婦又相繼與葛嶺、松木場等地創建了“麻風病院”“肺病院”“清氣院”等。
作為廣濟醫院的首任護士長,梅藤更夫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史密斯出身上流家庭。她的母親麥克維卡上校,是名注冊護士,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故事深深打動,并以此作為自己女兒的名字,希望女兒能夠將南丁格爾的精神傳承下去。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史密斯做到了,她在杭州45年,幾乎將青春全部獻給杭州的護理事業。期間,她與丈夫還開辦婦產醫院和培訓學校,她任產科學堂主任,并負責醫院護理事務。
在西湖孤山的浙江圖書館古籍部,珍藏著一套廣濟醫院20世紀初的《全部事務規則》,可一窺當年在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史密斯的管理下,廣濟醫院的管理、護理之嚴謹。
當時,門診掛號時間及號金、中西醫士出診規則、各個院區價目及住院規則等一應俱全。病房管理亦非常成熟,包含著用藥、飲食、探視、請假、預防跌倒等各方面制度。除了嚴謹的病房管理制度,還有嚴謹的行事作風。
例如,凡是上班時間,醫護人員不得大聲說話,有事需要溝通時,需走到對方身邊,輕聲交流;再如,上班不準穿硬底鞋以免走路聲音過大,不能戴首飾等。同時,醫院上下崇尚禮儀,早上同事間碰面時均會互相問候。
如此嚴謹的作風奠定了廣濟醫院148年來醫院管理的根基,追憶過往,反觀當下,它好像成為一股繩,貫穿起始,擰和到現在,伸向未來。
浙江最早的護士學校 廣濟護校誕生
廣濟醫院成立之初,同時成立了醫藥產三科的醫校。1917年,廣濟醫院附設護士學校創建。
此后,停辦、恢復招生、又停辦,廣濟護校旅程跌宕,但她卻孕育著浙江省最早的護理教育,在動蕩不安的歲月,護校成了杭城內外老百姓心中學習護理的殿堂。
在教學上,倫理學貫穿護校始終,他們要求:“患者將自己的生命交到你的手中,你就必須全心地給他仁愛,一絲不茍地對他負責,不論是他吃進去,吐出來,還是拉出來的,你都必須仔細觀察,從頭負責到腳。”醫院要求護士和工友善待病人,癱瘓的病人每周都要洗澡,從頭洗到腳,絕無例外。
當時,護校和師范學校是可以免費就讀的,這兩種學校也成為許多經濟不寬裕家庭孩子們的選擇。雖然護校全額免費,但并不是輕而易舉就能享用到這塊“免費”蛋糕,而是要過五關斬六將,難度堪比如今的研究生考試。
據記載,廣濟護校每年6月前后會貼出招生告示,杭州及周邊市區年滿18歲的初中畢業生,若有意就讀廣濟護校者均可參加入學考試。入學考試和現在的升學考試類似,主要是檢測考生的綜合知識和英語水平。
懂英文是學生們在這里求學的必要條件之一。在筆試通過之后,考生們還需要參加護校的面試。面試小組主要由校長、教務處主任及護理部主任等人組成,一般都采用簡單的英語問答,主要是對考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外形氣質以及品格思想等做一個初步的評估和考察。
當考生被護校錄取后,還要經過一個學期的預科班學習,在此期間,學校會對每一位考生進行深入的觀察和培養,再次做篩選。學生必須通過學期末的考試,才有機會繼續念下去。
英式的教學極為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第二個學期開始,廣濟護校的學生們就要下到臨床。那時,護校學生早上五點半起床,在臨床帶教老師“一對一”的指導下,去病房做晨間護理,如鋪床、打誰、洗臉、擦身,還要用英文寫書面的護理記錄。
一圈晨間護理做下來,常常是滿身大汗地跑回學校繼續上課,酷暑寒冬都不例外。
護校的管理基本上是封閉的,紀律嚴明,類似現在的軍校休假制度。學校規定:護士門必須住校;就讀期間不能談戀愛。一個禮拜只有禮拜六下午至禮拜天上午這一天是休息日。外出休假是要簽字才能離校的,禮拜天中午前回校簽字銷假,這是護校一條鐵的規定。
在這樣嚴格的管理下,一大批杰出的醫護人才被培養出來。她們或留在廣濟醫院,或投身其他醫療單位,許多人后來成了各大醫院的護理管理人員,為浙江省護理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愛人如己 被廣濟護理部負責人影響的那些人
細膩,柔和,愛人如己,在廣濟醫院八任護理部負責人身上,愛心、細心總是超越常人。
巴格羅女士是蘇達立任院長時期護理部兼護校負責人,屬廣濟醫院第二任護士長。1895年出生于新西蘭,也是由英國圣公會派遣來杭州的。她學習過漢語,中國話講得像模像樣。
時至今日,巴格羅女士與浙江女孩小昭桂的故事流傳至今。
1922年,小招桂出生于浙江永康,姓徐,因家境貧寒,很小就被送給別人做養女,后因凍瘡,雙腳高度潰爛,被截去雙腳腳趾,隨后便被家人遺棄,一直由醫院收養。
到了上學的年齡,時任護理部主任的巴格羅女士就出資送她到馬市街信義小學住校念書,并該其名為“徐路德”。
抗戰前夕,小招桂從杭州馮氏女中畢業后,巴格羅又資助她到寧波華美高級護校進修。護校畢業后,徐路德回到廣濟醫院(浙醫二院)工作,將愛延續到每一位患者身上,直到1971年退休。
用半年時間,改變一個17歲女孩的醫生。這是廣濟醫院第三任護理部主任也是新中國成立后浙醫二院首任護理部主任曹美詠與她的貼身保姆、后來成為護士的吳春霞的故事。
初中剛畢業,17歲的吳春霞就隨家人外出打工,對于未來,年少的她并無想法。1999年,在杭州經人介紹,吳春霞成了當時已79歲高齡的曹美詠的貼身小保姆。
在曹美詠的家中,有許多藏書,包括《紅樓夢》《西廂記》,但更多的還是醫學,當曹美詠入睡時,吳春霞就會翻閱那套《老年護理學》。
曹美詠也成了她的護理學啟蒙老師,兩人經常在多雨的季節促膝長談,曹美詠向吳春霞說起曾經的護校和醫院的生活,講自己護理生涯中遇到的人和事,這些都無形之中印在吳春霞的大腦中。
可1999年7月,曹美詠卻走了。吳春霞大哭一場后,開始抉擇未來的人生,是找一份新的工作,還是選擇新的方向?
最后,她依然決定回到老家,重讀初三,用知識改變命運。2004年,經過第一年高考落榜后,吳春霞被南京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錄取,5年大學畢業后,當多數人選擇南醫大附屬醫院就職時,她卻依然重新回到了杭州。
多年后,吳春霞去墓園祭拜曹美詠,心底默默地說“奶奶,謝謝您,用半年的時間,改變了我的一生。”
十年時間,吳春霞用自己的行動,兌現了曾經的無言承諾,延續著曹美詠的護理之路。
此后,浙醫二院在黃夢娟、夏秋欣、任蔚紅、王慧琴、金靜芬幾任護理部負責人的帶領下,創新護理模式、參與重大災難救助、發展專科護士并逐步向國際化邁進。
故事,不曾講完,但護理精神,卻永遠都在,成為一家百年醫院生生不息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