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實上,他們卻是穿著最圣潔的衣服救死扶傷,做著最有溫度的事。
浙江在線健康網特別推出“有溫度的照片——仁心仁術、感動瞬間”紀實攝影報道,通過鏡頭,傳遞溫暖。
今天,走入我們鏡頭的是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出了名的“鐵拐方”。毋庸置疑,他姓方,可他本身并不瘸,只是某天下班回家路上騎自行車摔出了5米遠。
起先,只是鉆心地疼,拍片后被告知骨折不明顯,他便每天堅持一蹺一蹺地上班;過了兩天,疼痛加劇難忍,做核磁共振后顯示脛骨上端隱性骨折,左腿打上石膏,醫生建議在家休息。
可對于一個十多年幾乎“全年無休”的人來說,他哪里閑得住,即使家住7樓,也每天“蹦跶”著來上班,自己配了一副拐杖,因此得名“鐵拐方”。每天,他的門診量平均有60人次,手術有20多例。每天7:30,他就進入工作狀態了,按慣例他要先提前瀏覽當天要手術的病人資料。
“鐵拐方”本名方建華,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超聲影像科副主任,超聲介入診斷與治療方面專家,累計完成各類介入手術萬余例,能開展所有超聲引導下的介入手術。
“都說不懂得休息的醫生不是好醫生”,但方建華說,是不是好醫生不重要,關鍵得把活干好。“我自己在家休息更不踏實,且有些病情復雜的病人我也放心不下。”
的確,他的“老搭檔”徐陳柯說,很多高難度病人不得不他出手。上周五傍晚接到一例高難度膽囊造瘺病人,方建華接到求助電話就拄著拐杖從家里“飛奔”來,徐陳柯想推著輪椅去接他,可沒想到輪椅剛推到門口,他已經站在醫院樓下了。
這拐一拄已經大半個月了,方建華左側腋窩下之前就有個腫塊,由于長時間拄拐,腋窩下的腫塊已經破損滲水,一碰就疼。請了病假卻不休,同事和科主任都強烈要求他休息,可他卻“置若罔聞”。
護士長在拐杖上按了按,心疼地說,一般人也許想不到,這個地方看著挺軟的,但長期在這個上面用其實很難受,特別是天氣熱的那幾天。
她細心回憶才發現,方建華近十年幾乎都處于“全年無休”的狀態,早七點晚七點已經是他的工作常態,節假日缺人經常他自己頂上,急診介入手術隨叫隨到,理由是“我家離醫院近”。
怕科室里年輕醫生跟不上節奏,方建華經常犧牲自己的業余時間手把手帶。如果遇到超聲介入高風險的手術,他就自己上;平時,為了鼓勵年輕醫生多上手,他就經常說:“你先做,我幫你看著。”
科室年輕醫生盧利仁說,有方主任在,哪怕他什么都不做,我們心里就踏實。方建華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經常默默地感動著科里的年輕醫生們。
有病人為了感謝他,有時會給他準備早飯。搭檔笑著說,吃得最多的當然數大餅油條。可誰知道,有時這就是方建華一天的口糧。
同事們說,他既是“頭”又是“兵”,作為領導他把自己當兵用,作為兵他把自己用得比較狠。
作家陳立飛寫過一本書叫《優秀的人,都敢對自己下狠手》,作為一名優秀的醫者,外存狠勁,內存柔軟,能恰如其分,常懷惻隱,盡綿薄之力,卻鏗鏘有力。
“拐杖方”,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