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張文康會長告訴記者,我國近一半的孩子是通過剖宮產出生的,有的省份甚至高達到70%以上的剖宮產率。而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剖腹產警戒線為15%。如此多的孩子不是經過媽媽的產道,而是經過冰冷的手術刀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件讓人非常痛心的事情。
張文康會長說,造成我國剖宮產率高的主要原因除了醫院和準媽媽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國助產士隊伍長期建設不足,在人員培養、規范化培訓以及重視程度上欠賬太多。
每千人口的助產士人數僅為0.03,助產士工作長期被邊緣化
數據顯示,中國每千人口的助產士人數僅為0.03,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每千人口6名助產士的配置,也低于幾乎所有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就連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其助產士人數都是我國的數倍之多。
因此,照我國的人口基數來看,目前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難以滿足社會需求。
什么原因造成這種情況?張文康會長說的很清楚。
“我國在過去幾十年里,由于種種原因,過分強調了產科醫生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加上醫院沒有助產士的職稱體系,造成助產士逐漸被邊緣化,助產隊伍萎縮、技術退化。”
首先,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我國的助產士學校逐漸關閉,隨后連助產專業也被取消。現在大部分助產士畢業于護校。她們的助產技能多是經過在產房有經驗的護士通過非正規的師徒式的傳授得來。
其次,目前助產專業沒有獨立的專業體系,衛生系統中也只有醫生和護士兩個技術職稱系列,助產士的晉升完全按照護士標準考核,助產士被邊緣化了。
這不僅造成助產專業教育不規范,還使廣大助產人員失去了接受助產技術的繼續教育、更新知識和逐步晉升的機會,直接導致多數醫院處理正常分娩的能力不斷降低,剖宮產率逐年增加。
浙醫婦院護理部主任徐鑫芬告訴浙江在線記者,就浙江省婦保來說,目前有42位助產士負責分娩室接生工作,這個數量在國內算是比較多的了,然而,相對于醫院每年出生近兩萬名寶寶來說,助產士人數還是遠遠不足。僅去年浙醫婦院就出生了18497名寶寶,其中60%是通過助產士的手來到這個世界的。
“如此大的工作量,有限的助產士人手,加班加點也只能基本滿足自然分娩的需求。更何談更加優質的助產服務呢?”徐鑫芬主任無奈地說。
“一手牽兩命” ,助產士是每一位順產媽媽的“守護神”
助產士所從事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工作?相信很多人并不了解!
“甚至很多人生孩子的時候,都分不清為自己服務的是護士還是醫生!”徐鑫芬主任說。
“具體地說,助產士的工作就是密切觀察產婦正常的分娩產程,給予產婦產時和產后必要的心理支持、護理和咨詢。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請示醫生幫助處理。”
“助產士不僅要聽胎心、測血壓、胎心監護、觀察產婦宮口擴張度,還要照顧產婦飲水、飲食,最重要的是給產婦信心,通過正確的呼吸分娩法幫助其減輕疼痛。孩子出來就是一瞬間,處理臍帶、胎盤、傷口……”
“助產士的工作非常重要,正常情況下產婦的自然分娩過程,全都由助產士負責,他們手里可是牽著母子兩條生命。”
“她們不僅要掌握護士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更要有精湛的接生技術及產后護理技能,應該是介于護士和醫生之間的獨立學科的專業人員。”徐鑫芬主任說。
助產士“導樂”陪伴,產婦想怎么生就怎么生
“近年來,隨著助產士門診和以助產士為主導的導樂陪伴分娩等的開展,自然分娩質量有了顯著提高。”徐鑫芬主任欣慰地說。
尤其,近年來,自由體位分娩,更是受到越來越多產婦的青睞。
“自由體位分娩講究的是舒適性和人性化,是為了使孕婦更順利地分娩,而不是一味的去強調分娩時的姿勢究竟是坐著、站著還是蹲著。 ”從事了近30年助產士工作的浙醫婦院產科馬冬梅護士長這樣告訴記者。
“她們覺得怎么舒服,就可以怎么生,想怎么生就怎么生。無論她們采取什么體位分娩,助產士都會配合她們的體位來迎接寶寶的出生。”
當然,與傳統的臥式分娩相比,助產士的工作強度和難度要大得多。無形中也增加了助產士的工作量,助產士不足的情況也會更加突出。”馬冬梅護士長說。
但一般來說,自由體位分娩可以明顯縮短產程,尤其可以縮短第一產程1-2小時,縮短第二產程數分鐘。對產婦和孩子來說都是有利的。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助產士分會 做助產士的“娘家人”
“設立助產專業協會,開展助產教育,建立制度框架”是國際助產聯盟曾提出的構成高質量助產隊伍的三個支柱。
助產士分會主任委員徐鑫芬主任說,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助產士分會成立后,將逐步規范化培養、培訓一批助產士隊伍。并開展助產專業理論研究、學術研討、經驗交流等活動,做助產行業的娘家人。
另外,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組織專家制定了“助產士規范化培訓基地標準”并對8所教學醫院進行了評估認定。浙醫婦院就是其中之一。
“今后,浙醫婦院會逐步接收來自全國的從事助產士5年內的低資質助產士進行規范化培訓,這是助產專業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徐鑫芬主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