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是,她及時等到了“心源”,接受了“換心”手術,F在,帶著新的心臟,她成為了蕭山夕陽紅藝術團的主力,定期會到各社區參加文藝匯演。
“雖然我不知道是誰捐獻了心臟給我,但我充滿感激。正是這顆跳動的心,讓我有了嶄新的生命。”
“換心”前,她曾想過安樂死
“3年前,我曾站都站不起來。”回憶起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前,蔣志娟依舊感慨。
自22歲那年,被確診為心肌炎以來,她與心臟的搏斗就從未停歇。2006年,因為心臟早搏頻發,她接受了心臟復蘇手術;2010年,她又一次接受了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可是,病情并未得到控制。
2012年6月29日,她因病情危重而被送入浙醫二院。“當時,我已經有7天沒有吃東西了,躺在床上,我有過安樂死的念頭。”
“病人必須馬上接受心臟移植手術,不然就非常危險了。”浙醫二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醫師董愛強表示。然而,對他來說,雖然心臟移植手術難度很高,但最大的困難是能盡快匹配到合適的“心源”。
在美國,每年進行心臟移植3000多例,中國有著數目更多的終末期心臟病患者,但是實際全國每年實施的手術只有300例左右,每年都有許多患者在等待“心源”的過程中死亡。
“我是幸運的,在等了一個星期左右紅十字會就有了合適的心臟。”蔣志娟說到這里,眼里每每泛著淚。“我感恩那個臨終愿意捐獻心臟給我的人,是ta給了我一個全新的人生。”
每150個需移植的病人只1人能等到
與蔣志娟懷著同樣感恩心情的,在浙二移植患者健教會上有近百人。他們或是接受了心臟移植,或是肝臟或腎臟的移植。
器官移植,就是當人體的某一器官出現病變導致功能衰竭,威脅到人的生命時,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以延長生命。
浙醫二院副院長、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梁廷波教授表示,自2011年11月浙醫二院獲準展開心臟死亡(DCD)器官捐獻移植以來,浙二目前已成功開展器官移植手術百余例,位居浙江省前列,手術成功率100%,受體1年存活率和總體存活率均達到國內國際領先水平。其中,腎移植患者1年存活率在95%以上,50%的人可以存活10年以上。
但這依舊是杯水車薪。目前,每150個等待健康器官移植的患者,往往只有一個人可以幸運等到。
今年1月起,我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刑囚犯器官,公民自愿捐獻(包括親屬活體器官捐獻和逝世后器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手術供體的唯一來源。“我和我的家人,都已簽了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是好心人給了我新的生命,我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重生。”蔣志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