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浙江省疾控中心發布的2010-2012年浙江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浙江居民油、鹽、肉類吃得太多,而水果、蔬菜、奶類等攝入量仍不足,飲食結構不夠合理,導致維生素D缺乏癥及5歲以上居民缺鐵性貧血率高。
對于為什么距監測工作結束三年才發布監測結果?浙江省疾控中心解釋,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工作是由國家安排的,監測結果也要在國家有關部門審核后才公布,所以時間上有一些滯后。
但這并不妨礙這些數據的重要性,這是目前最能反映浙江居民營養、健康狀況的統計結果。根據這份監測結果,居民不妨對照下自己是否吃得健康!
30年來浙江居民都吃啥?
畜禽肉吃的越來越多,水果蔬菜卻越來越少
在省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一期營養監測結果的同時,還通過列表的形式對比了從1984年至2012年間,近三十年來浙江居民膳食結構的變化。
2010年至2012年,浙江共抽取了2個大城市、2個中小城市、2個農村縣市作為調查點,每個調查點隨機抽取3個街道,每個街道隨機抽取150戶家庭作為調查對象,共調查了8334人,了解他們的健康情況、膳食結果和體格等情況。
調查以《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為參照標準,發現浙江居民在膳食結構上除了谷類、薯類及雜豆人均每日攝入量是適宜的外,存在畜禽肉類、食用油和食鹽都攝入偏高的情況,而大豆及其制品、水果、魚蝦類、蛋類都偏低,奶類是大大偏低,只有谷類薯類及豆類是符合標準的。
縱向對比1984年、1992年、2002年、2008年以及本期最新的監測結果,發現雖然各項指標有偏低的情況,但浙江居民已經有意識地在改變了,如奶類的攝入仍大大低于膳食寶塔推薦量,但已經呈增長趨勢。同時,食用油的選擇上也呈現植物油攝入上升、動物油攝入迅速下降的趨勢。
專家建議:想要科學飲食,不妨家里常備一張《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圖,不時提醒一下每天該怎么科學搭配自己的飲食。
鈣、鐵、維生素等物質攝入量偏少
5歲以上居民缺鐵性貧血患病率高
吃得好,并非就一定是吃得健康,只有營養素合理搭配才能保證每天身體所需。
本次浙江居民營養素攝入監測報告顯示:浙江省居民平均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攝入合理,而脂肪、鈉攝入過高,鈣、維生素A和維生素C攝入量都偏低。
而鐵的推薦攝入量為15毫克,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50毫克,因此鐵攝入看似合理,但由于膳食中鐵不容易被吸收,而且浙江居民攝入的鐵元素多是植物性來源,所以鐵元素攝入量也不容易達標。
所以,最新的監測結果顯示,5歲及以上浙江居民(排除孕婦)缺鐵性貧血的患病率高于國家的目標要求,所以大家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富含動物性鐵元素的食物,。
專家建議:增加血紅素鐵的攝入,并適當選用鐵強化食品如鐵強化醬油等。
此外,監測結果顯示,浙江居民維生素D攝入量不足,導致維生素D缺乏癥發生。本次監測顯示,大城市居民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情況最低患病率為33.79%。中小城市為46.19%,農村為45.39%。
人體在沒有額外營養補充的情況下,紫外線照射產生的維生素D占到需要量的93%~95%。紫外線的強度與緯度、季節等有關。
傳統認為位于北緯35度以南的地區維生素D缺乏率相對較低。浙江位于北緯30度,但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率卻比較高,這與霧霾、戶外活動減少、防曬防護過當等有關。
專家建議:增加戶外日照時間,科學防曬,有條件的可以適量補充維生素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