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浙江在線健康網微信平臺上的征集活動和線下沙龍故事會,我們選出了7篇暖心故事。春節期間,每天都有講述者,每天講述一個或幾個溫暖的小故事。
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遷徙運動莫過于中國的春運,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奔著“家”的方向去,而這似乎是烙印在中國人血脈里的。但就算這么深的烙印,也會遭遇“不回家”的現實,那些特殊崗位的人們總是在闔家團圓的日子里守望。
這個猴年,我們想通過7個醫生的值班故事,為你講述那些守望在特殊崗位上的溫暖春節。今天是浙大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里的醫護們值班故事。
“當我填完一個死亡登記表格回到更衣室,沒忍住,一下子就哭了。”孫逸,浙大兒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的一名醫生,已為人母的她說起這件事,眼神一黯。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是針對出生28天以內的新生兒中因疾病嚴重或經歷外科手術后需呼吸機等重點監護的科室。在這里的孩子有些是尚未足月的早產兒,有些是出生后接受外科手術需要進行術后監護的,還有些則是出現心肺驟停等嚴重病癥的——無論是哪一種,他們剛出生就要闖鬼門關,時刻都有危險。
第28天,她的一個夜班……
“新生兒的變化很快,做得對了很容易起效,而一旦發生危機變化也更快。”這是一對雙胞胎兄弟,母親是一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者,本不適合懷孕生育,但是太渴望孩子了,經歷了千辛萬苦終于順利產下了這一對雙胞胎。哥哥一出生就需要做外科手術,被送進NICU后經過一番搶救,好不容易符合了手術要求終于順利接受了手術。
就在NICU的醫生們忙完了哥哥的手術想先歇口氣當口,被一并送入監護的弟弟似乎有些異樣。
喂食后儲流有些多、腹叫越來越明顯——凌晨時分,弟弟的情況突然危急,上呼吸機、查血象、呼叫外科醫生會診、趕緊打電話給孩子父親……
一個多小時的搶救,孫逸知道已經回天乏力,但為什么孩子的父親還遲遲不到?
早上5點多,孩子的父親終于到了。“我不敢跟老婆說孩子有事,怕她承受不住。直到5點多我才找了理由出來。”
28天,再多一天弟弟就完成了他“新生兒”的這個階段了。孫逸說她清楚地記得死亡說明上她寫下的這個日子。
新生從來不容易,但未曾想如此快地結束。
每一克的增長背后都是“天使媽媽”們的辛苦付出……
90年出生的尹雅郡在NICU當護士已經3年多了,她大大的眼睛笑起來彎成兩個月亮,溫柔又好看。說起NICU的護士們,簡直就是一群“天使媽媽”。從每天給新生兒們喂食、撫觸、清潔、檢測、觀察等等,可以說除了直接母乳喂養外,和母親是一樣一樣的。
這些孩子最短的也要在NICU里住上1個多月,其實每一個都十分寶貝,夸張點說就像親生的。
24小時全程無陪護護理,2個小時喂一次奶、3個小時換一次尿布、1-2個小時記錄一次寶寶的生命體征。新生兒監護室的醫護人員嚴格按照要求照看寶寶,比寶寶們的父母照顧得還要細心。
“新生兒每一克體重的增長都是很艱辛的!”相比其他科室,每天打開體溫單抄下每個經管孩子的體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體重是一個新生兒重要的體質指標,每一克的合理增長都是給孩子成功存活下去增加的砝碼。
長多了不行,可能是水腫,長少了也不行,體質不夠好。每一克的體重增加不僅涉及到攝入的奶、營養液等等,還要計算排泄物、耐受度等等,不是簡單的公式就能解決問題,很多還是要靠經驗和觀察。
到底怎么個復雜法?孫逸舉了個例子,有個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按照道理應該多給他補充熱能快快長,可是補充熱能要打營養針,一打針他就哭,一哭補充的熱能營養就流失掉,等于白打;后來他們嘗試不給他打針正常喂養,反而熱能體重都穩步增長了。
我們會陪著寶寶度過第一個新年
猴年春節就快到了,住在浙大兒院NICU的60名寶寶們也將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新年,可因為早產、低體重、先天性疾病等原因,這些寶寶們必須留在醫院。為了治療、照顧這些孩子,NICU的30余位醫護人員必須留在杭州過年。
隨著全面二孩的放開,或將有越來越多的早產兒、先天性缺陷兒出生,這也意味著NICU的醫護人員們的工作一年比一年繁重。加班加點是常態,超額超量是常態,最近兩個多月,NICU的病人不斷增加,原本的40余張床位無法滿足需求,NICU床位增加至60余張。
第一個年,他們都過得好嗎?“起碼這幾年除夕,NICU都是平安度過的。”甜甜的美小護雅郡欣慰地告訴我們。
寶寶們剛出生就要闖鬼門關,是NICU的醫護人員搭了一艘擺渡船。他們守住了這一年的除夕,也是守住了這些家庭今后許多年的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