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們是來復診的。經過手術治療和長期堅持不懈的康復訓練,天天的視力已經達到了0.5。
一直以來,兒童白內障手術的復雜性及其圍手術期處理的高難度,都是白內障手術醫生職業生涯的挑戰。據研究顯示,在我國嬰幼兒盲中,約有10%~38.8%與先天性白內障有關,占失明原因的第二位。
“一般認為,小兒嚴重白內障,4月前治療,弱視還是可逆的,時間過長會造成難以挽救的弱視,終生不能獲得良好視力。”趙云娥教授說。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她對治療兒童白內障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規范化的治療和康復方案。
先天性白內障患兒治療后視力達到0.5
2011年,趙云娥第一次看到天天時,他才3個月大。這個來自山東的小寶寶白內障混濁程度很嚴重,如果不盡早手術,就將影響光線進入眼睛。如果眼睛一直得不到正常的光和圖像的刺激,就極易造成斜視、弱視等問題。
“我們必須通過手術把這塊擋住光線的混濁切除,這樣天天才有機會重新獲得光明。”趙教授說,“這個手術是微創的,我們只是在寶寶黑眼珠邊上開兩個1mm的小口子,特殊的眼科器械進入眼內,就可以高效安全地把混濁切除。”
手術后,天天的眼內混濁完全切除,瞳孔區又恢復烏黑透亮。
經過2年的康復訓練,天天的眼軸發育接近成人水平,趙教授又為其植入了人工晶狀體。考慮到孩子年紀還小,以后用眼的時間還很長,趙教授還為其進行了囊袋重建,再將人工晶體植入于囊袋內。
“雖然手術很順利,但是現在天天的視力達到了0.5,與患者及家屬一直堅持不懈地進行積極的弱視訓練來恢復視功能有關。”趙教授說,對于先天性白內障,手術只是治療的第一步,之后的屈光矯正、弱視訓練以及定期檢查更是一項艱巨而意義重大的任務。孩子術后視力和視功能的重建、提高,需要眼科醫生和家長的共同努力。
另外,趙教授強調,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病可以是單眼的,只影響患眼的視力,孩子雙眼同時視物還是能看得見的。嬰幼兒早期又不會表達自己的視力是否清晰,家長如果比較粗心,就會導致使某些先天性白內障患兒不能及早被發現。
所以,在孩子出生后3個月左右,就應該去醫院給孩子做個篩查,對早期發現先天性白內障至關重要。
浙江省眼科醫院白內障中心主任趙云娥
還更多人一個清晰世界
現在,由她所帶領的兒童晶狀體病學科已被浙江省衛生計生委列為創新學科,“一直以來,業內對兒童白內障的治療都沒有規范的治療和康復方案,我想盡自己所能來彌補這塊空白。”
為了做到這一點,她一直在不斷勇攀學術高峰。
2005年全國眼科年會上,趙云娥第一次在全國眼科界范圍進行了白內障手術演示,“驚艷”全場,誰也不曾想到,這精準而果斷、冷靜而凌厲的手術技法背后,主刀的竟然是一個女子;
10年后,2015年她又受印度著名眼科醫院SUSRUT EYE FOUNDATION邀請,做了最前沿的飛秒輔助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散光矯正人工晶體植入術處理復雜硬核白內障的精彩演示,贏得了與會國際同仁的高度贊賞。
從容淡定的背后,是她技術的扎實打底。2003年,她開始先于行業做多焦點人工晶體植入,讓患者實現同時看遠看近的視覺功能;2007年,她開始開展散光矯正人工晶體植入;2015年,她又率先掌握開展導航技術引導的散光矯正人工晶體植入術。
“只要人足夠老,就一定會得白內障”,一句話似乎道出了許多老人的困境:人到老年,兒孫滿堂,終于可以享福了,可眼睛卻看不清了。
而趙云娥正在做的,就是想盡可能還更多人一個清晰、美好的世界。在她心里,一直藏著一個細微時刻:一次她給一個雙目失明很多年的農村老奶奶做好手術,她把燈移開,湊近老人問了一句:阿婆,看見我了嗎?老奶奶說:看見了!
阿婆被輪椅推著回病區路上一直到處看,不停地說:哎,我都看見了,都看見了……
專家介紹
趙云娥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附屬眼視光醫院副院長,杭州院區白內障專科主任、屈光手術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專家會員,中華醫學會眼科學白內障學組委員,溫州市跨世紀551工程人才,杭州市江干區政協委員。
從事眼科專業20余年,曾赴澳洲亞歷山大公主醫院眼科中心訪問進修,擅長白內障、角膜病、青光眼、屈光不正等眼前節疾病的診治,尤其在復雜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屈光性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及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特殊疑難屈光異常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省部級課題多項;曾作為主要參與人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在IOVS、AJO、JCRS等SCI收錄雜志及中華系列雜志發表論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