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安徽的左奶奶今年89歲了,臉上總掛著笑容,氣色也不像是年近九旬的人,愛出門打太極、散步,在家能拖地板、洗衣服,還婉拒了家里人安排的保姆。
誰能想到,就是這么一位健朗樂觀的老太太,已經換過4次“心臟幫手”了,這個“心臟幫手”就是心臟起搏器。
63歲第一次換上“心臟幫手”,直言“舒服得像來到了野外”
簡單講,心臟起搏器就是一個發電機再加上電線。它通常被埋植在上胸部的皮下,導線通過靜脈到達心臟,導線端的電極則固定在心肌上,通過刺激心肌維持心臟正常跳動。
26年前,63歲的左奶奶因為反復胸悶,被送到了浙江醫院。據當時接診的浙江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唐禮江介紹,左奶奶心率只有每分鐘37次左右,甚至還出現心跳暫停,被診斷為房室傳導阻滯。第一次心臟起搏器植入術這樣開始了。
“太舒服了,像是來到了野外!”左奶奶清晰地記得當年手術后的感受,從那時候開始,她便堅持定期復查、遵循醫囑,保持健康規律的運動、飲食,分別在1998年、2008年又成功換了兩次“幫手”。
上個月,因為在檢查中發現左奶奶第三次安裝的起搏器電量接近耗盡,醫生又用短短10分鐘時間,為老人家換了心臟起搏器。
全年150臺起搏器植入術,80歲以上老人占了四成
我們身邊有不少人是“談搏色變”的,擔心安裝起搏器后會影響生活質量。其實現在心臟起搏器的壽命年限挺高了,功能愈發強大,體積也越來越小。
像左奶奶植入的長壽命型起搏器,使用年限為10年,加上定期復查、心態積極,適應過程也比較快,生活質量基本不會受影響。
“這樣換過起搏器的高齡老年人有很多,而且我們還鼓勵他們正;顒。“唐主任告訴記者,植入心臟起搏器現在已經是個普通手術,在浙江醫院每年會做150臺左右的心臟起搏器安裝術,其中患者年齡超過80歲的就有約60臺,占了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