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快速心律失常,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顯著提高,75歲以上人群可達10%。如今,隨著生活節奏及社會壓力等生活負擔的加重,房顫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逐漸開始在年輕群體中“叫囂”。
6月30日至7月2日,2016年浙江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學術年會在湖州召開,主題就是“房顫的全面管理”。
經常心悸或房顫,易引發血栓導致卒中
眩暈、胸悶、心悸、氣促......當房顫來襲,癥狀有點像偷東西或搗蛋時被抓現行的感覺。
“房顫最大的危害是血栓栓塞。”本次學術年會主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徐耕教授說,“在瘋狂顫抖的心房中,血液流速會減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腦動脈,引發卒中。卒中是目前國際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其中20%以上的卒中都歸因于房顫。”
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房顫可謂是最致命的健康殺手。然而,房顫起病隱匿,許多患者并沒有明顯癥狀,導致就診率較低。
“沒有癥狀不代表不需要治療。”徐耕教授說,雖然引起房顫的原因很多,心臟疾病、肺部疾病、代謝性疾病等均可引起,但無論哪種原因導致的房顫,都需要及時治療,以免引發悲劇。
房顫的年輕化趨勢也為粗心的青年人敲響警鐘。徐耕教授認為,控制高血壓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危險因子爆發的重要良方。“除了要戒煙、戒酒,還應該積極鍛煉。”
房顫治療利器:藥物和導管消融
目前,治療房顫的有效方法是藥物治療和導管消融治療。
“藥物能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預防血栓栓塞并發癥。”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沈法榮教授介紹,“房顫持續大于48小時而小于7天的患者,能用靜脈藥物氟卡胺、多非利特等進行轉律,成功率可達50%。但如果房顫發作持續時間超過一周,藥物轉律的效果就大大降低了。”
浙江醫院心內科唐禮江教授表示,藥物治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起效慢、不良反應多是最大的應用障礙。”
此外,房顫導管消融目前已成為治療房顫的重要方法。傳統的消融方法是通過射頻消融導管,逐點消融肺靜脈對電信號的傳導,從而達到治療房顫的效果。
冷凍消融則是研究人員繼射頻消融之后發明的心律失常治療新技術。
“冷凍消融的原理是通過液態制冷劑的吸熱蒸發,帶走組織熱量,使目標消融部位溫度降低,異常電生理的細胞組織遭到破壞,從而減除心律失常的風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鄭良榮教授介紹。
左心耳封堵術值得期待
房顫之所以會引發栓塞,這要從心臟里一個叫左心耳的結構說起。左心耳是妊娠早期形成的左心房原始胚芽的殘余物,是左心房向右前下方延伸的長管狀結構。
房顫時左心耳擴大、心房喪失節律性收縮,造成左心耳內血流緩慢、排空率降低;左心耳獨特的管狀結構及心內膜豐富的肌小梁結構易于發生血流淤滯,進而形成血栓。
找到了房顫發生的根據地——左心耳,就可以針對這個病源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隨著器械的改良和操作經驗的積累,左心耳封堵術為房顫患者的抗栓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可作為其預防房顫栓塞事件的重要補充。
“左心耳封堵術主要適用于卒中風險高、抗凝治療禁忌、出血風險高或不愿意長期服用抗凝藥的房顫患者,是房顫消融治療的有益補充。”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傅國勝教授介紹說。
不過,左心耳具有神經內分泌功能,封堵治療是否會導致神經內分泌紊亂?此外,導管消融房顫與左心耳封堵到底孰優孰劣?是單獨應用還是可聯合應用?傅國勝教授表示,這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