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浙江大醫學院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泌尿外科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突破1000例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中國泌尿外科臨床手術教學示范中心”揭牌成立儀式。2014年9月,浙江省首臺手術機器人落戶浙大一院,開創了浙江外科手術的機器人時代。短短22個月,浙大一院“達芬奇”已完成1481例手術,其中泌尿外科的手術量就突破了1000例,創下了全國用時最短的記錄。
上崗一年多迎來第1000位泌尿外科患者
精準切腫瘤保留腎功能
一個操縱臺、4條機械臂、一套3D內鏡監視系統,這便是“達芬奇”的“標配”。乍眼一看,“達芬奇”的顏值并不算高,甚至因為1米8幾的大高個看起來有些笨重。不過,這位“大高個”工作起來卻毫不含糊。
手術時,“達芬奇”把四只“手”伸進患者體內,一邊為操作臺上的醫生“直播”放大了20倍的腹腔三維影像,一邊在醫生的“指揮”下靈活地完成手術。
穿透、切割、電燒、打結、縫合……有了“達芬奇”的助攻,主刀醫生安坐操作臺前,動動雙手,就可以完成過去一個腔鏡手術團隊的大部分工作。
浙大一院院長王偉林教授操作達芬奇機器人
7月10日,在浙大一院上崗22個月的“達芬奇”迎來了它在泌尿外科的第1000位患者,吳阿姨(化名)。
吳阿姨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左腎還有一個直徑5.5厘米的腫瘤。“按照以前的觀念,這種情況肯定是要做腎切除。”浙大一院泌尿外科機器人中心主任夏丹說,“但是用機器人完成這臺手術,精準地切除了帶腫瘤的上半腎,而保留了有功能的下半腎,這對患者的恢復是很有好處的。”
夏丹主任告訴記者,手術最大的難點在于腎蒂阻斷時間的控制,“腎蒂阻斷時間要求在半小時內,一旦時間過長,腎功能受到的損害將變得非常大,而且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
在“達芬奇”的專業操作下,手術中腎蒂阻斷了15分鐘,腫瘤就被完整地切除了,并且很好地保護了功能腎臟。
目前,吳阿姨恢復得很順利,已經可以正常飲食、下地走動了。
闊視野、防震顫、創口小
“4只手”的它是醫生的“最佳拍檔”
據了解,浙大一院“達芬奇”平均每天要完成2.3臺手術,2015全年,它完成的手術達839臺,居全球第一,也因此被稱為全球最忙的機器人。
目前,浙大一院開展機器人手術的科室包括肝膽胰外科、泌尿外科、胃腸外科、普胸外科、心胸外科、婦科、腎臟病中心,是國內開展科室最全的醫院。截至7月10日,浙大一院達芬奇機器人共完成1481臺手術。
浙大一院泌尿外科機器人中心主任夏丹教授操作達芬奇機器人
泌尿外科是手術機器人系統的主要受惠科室之一。在夏丹主任看來,“達芬奇”是她最好的助手。
“在操作臺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放大15至20倍的三維影像,這樣的視野,是普通手術或內窺鏡手術無法獲取的。”夏丹主任說,由于人眼的局限,以前做很多手術只能憑經驗和手感,而現在,“什么該切什么不該切”一目了然。
手術過程中,醫生雙手的顫動被完全過濾掉,轉化為穩健精確的機械臂的動作,大大提升了手術精度和手術質量。而在人手伸不進的區域,比如小骨盆區,不僅空間狹小,還有大量敏感神經束通過,就要靠360度運轉自如的機械臂來搞定了。
此外,“達芬奇”完成的手術創口小、出血少,患者恢復快,能大大縮短病人的術后住院時間。
“達芬奇”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最明顯的是前列腺癌根治手術,叫即刻控尿,也就是拔了導尿管就能控尿,在以前普通手術下只能做到10%,而現在能達到50%左右。”
隨著手術機器人系統在國內的迅猛推廣,手術機器人系統的培訓和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夏丹主任說,浙大一院成立“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中國泌尿外科臨床手術教學示范中心”,是為了分享手術經驗,最終讓廣大患者受益,“通過我們這個點,輻射浙江省、整個華東地區乃至全國,讓更多醫生能在這個平臺上使用先進技術,從而使更多患者享受高科技帶來的醫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