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買朵花吧”,昨晚,在北山街,你遇到這個賣花的姑娘了嗎? 在新新飯店的薩克斯和燈光搖曳中,你見到一個個裹著連滾邊都精致異常的旗袍的“胡蝶”、“阮玲玉”、“徐來”們風情萬種地由遠及近,又隱入夜色了嗎?
北山之夜民國趴(英文Party的音譯,是聚會或舞會的意思),昨夜又在西湖邊盛放。這一晚的杭州北山街,盛滿了各色旗袍、長衫、學生裝,在街上不時可以和舊上海的黃包車、吆喝著兩個銅板一份報的報童、尖細著嗓子的賣花女擦身而過。
西湖景區管委會工作人員說,昨晚,身穿民國服飾參加這個大派對的市民游客至少有數千人。
在各自的《花樣年華》里
每個人都是梁朝偉和張曼玉
北山街民國夜的“T字舞臺”,瑪瑙寺躲在里弄的最里面,味道卻贊得飄到了西湖湖面上。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婉婉道來的詩朗誦昨晚吸引了多少人奔向瑪瑙寺進門的那條小道。
來的都是同道中人,一襲旗袍、一闕詩歌、一個眼神,就有了“他鄉遇故知”的暢快。
表演者都是旗袍愛好者,來自杭州旗袍沙龍。他們給對方的稱呼很民國范兒,一律以“姐姐”、“先生”、“老師”相稱。
本農姐姐今年54歲,算是這個隊伍里的年長者。這次,她參加了《再別康橋》、《雨巷》、《花樣年華》的表演。“去年是我第一次參加旗袍表演,就是北山民國夜。那時候,我為自己買了第一件旗袍,現在我的衣柜里快有20件了。”本農姐姐笑著說,“不過,我的不算多,隊伍里還有人有60多件旗袍呢。”
詩歌朗誦、旗袍秀、故事、情景秀、歌伴舞,串成了《再別康橋》、《荷塘月色》、《江南雨》、《雨巷》、《神秘面紗》、《名媛、旗袍與西湖》、《花樣年華》、《夜來香》、《西湖山水》、《月圓花好》這十個節目。
在新新飯店的停車場,搭建了一個大約8個車位大小的三面臺。40多件旗袍被分為7組,由30幾位美麗的姑娘展示。民國的旗袍,民國的身材,民國的樣貌,好似穿越了一樣。
穿上媽媽年輕時的衣服
走在她年輕時曾走過的路上
這場秀一年里只有一夜,大家都不舍得太快散場。很多參加活動的就在北山街光影與民國建筑、民國物什、民國人物交相輝映的抱青別墅和西湖博覽會博物館,用鏡頭記錄了無限情思;喜歡靜雅的,在菩提精舍外墻上一溜民國月份牌的陪伴下逶迤一程也別有風致。
昨晚,李阿姨(化名)穿著媽媽的旗袍,拉上小姐妹從家里趕了過來。
李阿姨今年62歲,她身上穿的紫紅色絲絨旗袍是媽媽壓箱底的寶貝。李阿姨笑著說,“妹妹結婚時,我也穿過這件。那是30多年前了。現在,我有點胖了,穿這件來,還有點猶豫呢。”
以前,李阿姨外祖父的家就在北山街上。李阿姨的媽媽,也就是王奶奶(化名)今年90多了,是不折不扣的大家閨秀,是解放以前的大學生。
前段時間,王奶奶和李阿姨看到《黃金時代》中蕭紅的劇照,“這旗袍的叉也開得太高了”,王奶奶說,“民國時候還是很保守的。這好像不符合歷史啊。”
李阿姨昨天穿的這件紫紅色旗袍,是王奶奶當年眾多旗袍中最樸素的一件,不過看上去仍然很華美。“今天我來這里,想體驗一下媽媽年輕時走過的北山街是怎么一副面貌。”李阿姨拉著閨蜜的手笑瞇瞇地說。
為了參加北山之夜民國趴
曉蠻腰的粉絲也是蠻拼的
“親愛的曉蠻腰,我偷偷穿漢服去行嗎?”,前幾天,一位微信名為“蕭然可樂”的微友在本報微信號“西湖曉蠻腰”后臺留言,還發來了她穿漢服的照片。
昨晚,錢報記者也見到了她。她穿著那身衣服,梳兩個麻花辮,活脫脫民國時女大學生。“去年的北山之夜我錯過了,一直遺憾到現在,所以前幾天在《錢江晚報》上看到今年的活動信息,就趕緊行動起來了。”她笑著說。
給我們后臺發來照片的還不止她一個,61歲的宓紅芬阿姨是個古董級旗袍粉。“我記得媽媽年輕時穿過一次旗袍,從那時候起我就深深愛上了它。”宓阿姨回憶道,“我記得早些年杭州街頭剛開出旗袍店的時候,我就興沖沖跑去看了。”
她給我們發了一張很有紀念意義的照片——她在兒子大婚時穿的旗袍照。昨天,她依舊穿著這件綠色的旗袍,像顆綠寶石一樣閃閃發亮,還特意弄了頭發。“這么難得的機會,我當然要精心打扮一番了。”宓阿姨激動地說。一旁,宓阿姨的兒子不停給她拍著照。
“雖然之前來過杭州,但從來沒有逛到北山街這一帶,沒想到這里這么漂亮。”21歲的馬佳寶同學和她的伙伴們剛好從上海來杭州參加劍道比賽,聽說這里有北山之夜民國趴,就興沖沖趕來了,還特地改簽了回程的高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