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怪病”,君君不敢做運動,害怕運動加重自己的病,不敢和別的孩子親近,怕別的孩子聽到自己胸口的“風聲”,還擔心自己玩瘋了,萬一“心臟驟停”了就慘了。因為心臟病導致的“怪病”,讓君君有了心理障礙。
為什么一直拖到現在?原來,小君君剛出生的時候就因為室間隔缺損,合并有肺動脈高壓在當地醫院進行過手術,遺憾的是,當時孩子比較小,也許是組織脆弱,或者是手術縫合的針腳疏松,術后孩子的心室里依舊有個小“漏洞”——室缺殘漏。
“大多數室缺殘漏會隨著身體長大而逐漸閉合,但也有孩子沒那么幸運。”上個月,君君一家來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張澤偉處。張澤偉是位30多年來一直“醉心”于為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做手術的專家,因為年長,醫院里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老張”,他的手挽救過無數個小生命。
避免開胸,用穿刺輸送智慧傘片補“漏洞”
“多部門配合,用微創傘封的技術,經皮胸壁穿刺室缺殘漏封堵術吧!”老張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意味著不需要鋸開胸骨,也不需要切開皮膚,僅通過穿刺技術輸送智慧傘片,就能補上心臟里的漏洞。
因為如果再次進行開胸手術,君君又得承受手術的痛苦。在老張看來,盡管切開胸骨只要1到2個小時,但這一環節稍有不慎就可能損傷心臟的冠脈、心房或心室,甚至出現大血管出血。此外,因為前一次手術后心臟和胸骨、心包、胸腺會粘連緊密,組織結構不比第一次手術時清楚,也給第二次手術增加了不少難度。
于是,在麻醉科、超聲科的配合下,不用開胸的“補心”手術開始了。6月16日,張澤偉主任醫師、馬良龍副主任醫師共同為君君做了手術。
孩子能和正常人一樣了!
這樣的手術在浙大兒院是第一例!
麻醉師檢測生命體征、麻醉情況,超聲醫生實時監測心臟內的變化,手術按計劃逐步推進——首先,通過胸壁超聲、經食道超聲、結合體表聽診確定穿刺位置;再根據定位點及超聲提示,應用套管針穿刺胸壁,直接進入右心室;接下來,導引鋼絲要穿過室缺,這時卻遇到了一個不小的挑戰!
顯示屏上,導引鋼絲總是在室缺邊緣晃來晃去,不能通過室缺。怎么辦?
專家們馬上進行了現場商議,決定試用動脈穿刺鞘管代替動脈套管針,原位進入右心室后,動脈穿刺鞘管繼續深入,接近室缺邊緣,再次應用導引鋼絲,經鞘管、過室缺。先后進行三次嘗試,導絲終于順利通過了室間隔缺損,后面的操作就水到渠成了。
術后的君君恢復得很好,一周后就出院了,現在已經能和正常孩子一樣生活了。老張心里自然高興,一方面是治好了孩子,另一方面還因為這是浙大兒院第一例經皮胸壁穿刺室缺殘漏封堵術。
你知道嗎?室缺微創傘封其實是中國醫生的一大貢獻,它不僅推動了全世界室缺傘封的進行,而且與體外循環下室缺封堵術同為先天性室間隔缺損治療的標準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