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內鏡圖像顯示,黃黃的痂皮布滿耳道,上面還長了白白的毛
從上圖可以看到,整層痂皮在朱先生耳道里好像一個密不透風的袋子一樣,甚至已經附著到了鼓膜的表面,使得鼓膜的形態看起來模糊不清,這也是為什么朱先生覺得耳朵“悶悶”的。
這是典型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種外耳道皮膚上的真菌感染,致病真菌種類非常多,以曲霉菌、青霉菌和念珠菌等較為常見。
是什么樣的生活習慣,讓他的耳朵“發霉”了?
朱先生有個愛好,就是喜歡在洗頭店采耳,他覺得,每次采完都覺得很舒服。
但是這個夏天,耳朵的瘙癢不適讓朱先生不太好過,“之前也有去過其他醫院,沖洗了下,配了藥水,又復發了”。
羅醫生了解了這一情況,認為朱先生的真菌性外耳道炎很大程度上跟不專業采耳有關,門診中碰到的大多數此類患者也均有在洗頭店、洗浴中心等處采耳的經歷。
“洗浴之后耳道進水,潮濕的耳道環境給真菌提供了絕佳的生長‘溫床’。”羅醫生補充,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身邊親密的家人或朋友有腳氣等真菌感染病,那么就有可能通過此途徑感染。
通過進一步了解,原來朱先生在平時耳朵或其他身體部位不適的時候習慣性自行服用抗生素,也是真菌容易繁衍的一大原因。
“早知道會有今天,肯定會注意這些生活細節。”朱先生懊悔,平時對待自己的身體確實大意了。
整片痂皮掀起后,感覺來到了全新的世界!
事已至此,也只能事后補救,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了。
“患者一般比較容易接受耳道沖洗和滴一些止癢的藥水等治療方式,但皮膚對藥物的吸收很有限,這些并不能徹底去除痂皮。”羅醫生說,真菌感染容易復發,把痂皮完全去除才是根治的辦法。
但外耳道的皮膚很薄,皮下組織非常少,輕微的觸碰都會引起出血和劇痛。在這種情況下,靠機械進行痂皮剝離對醫生雙手操作的穩定性要求非常高。
“看病急不得,一定要細致地慢慢來。”羅醫生嘗試著把痂皮由外向內一點點剝起,包括鼓膜上附著的也一并剝離。
5分鐘,10分鐘,……,羅醫生專注地盯著清晰的顯像系統,花了半個多小時將兩側耳朵內的痂皮完全剝離。“慢工出細活”,整個過程朱先生沒有感到一絲疼痛。
隨著痂皮的去除,朱先生的耳悶癥狀馬上得到了緩解,不但聽力恢復,耳鳴也消失了,用他的話說就是“感覺來到了全新的世界”!
江南地區真菌性外耳道炎高發,
勿把霉菌感染誤當耳垢耽誤治療
去除痂皮,羅醫生用棉簽在朱先生耳內涂抹了專用藥膏,告訴朱先生盡量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因耳朵進水導致真菌復發。如果不小心進水,也要及時用細棉簽小心拭干。
去除痂皮后朱先生的外耳道
我國江南地區氣候比較濕熱,是真菌性外耳道炎的高發地區。但很多患者常常把耳癢、耳悶等癥狀統統歸于是耵聹(即耳垢)或者普通的外耳道炎,沒有意識到是真菌性外耳道炎,從而耽誤了治療。
“往往到醫院檢查的時候,霉菌已經蔓延得相當嚴重了,處理起來也相對困難。”羅醫生提醒市民,一旦反復覺得耳朵里發癢、悶脹不適,甚至出現耳鳴等癥狀,需及時到醫院檢查,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