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7天,浙江在線健康網邀請了七位醫生朋友,每天推薦一部影視作品,或學術、或催淚、或吐槽,把他們的真實感悟說給你聽。
影片:《遇見你之前》(Me Before You)
簡介:小露是一個年輕的小鎮姑娘,在一家商店工作。相比之下,威爾則過著十分優渥的生活直到一場事故之后,他從脖子以下癱瘓了,小露后來成為了他的護工。威爾最初的時候很痛苦,也很尖刻,并且總是在自憐。而小露帶著他去馬賽,跟他一起看國外電影,深夜懺悔時蜷在他身旁,終于把他從自己的殼里拽了出來。兩個人變得親近之后,威爾卻要面對是否要接受安樂死的抉擇。
浙江在線健康網09月30日訊 (記者陳雨笛) 第68屆艾美獎剛剛落下帷幕,《權力的游戲》獲劇情類最佳劇集,該劇第六季一完結,就有不少網友翹首以盼第七季。
這次要分享的這部電影,也是“權力的游戲”中龍媽的扮演者——艾米莉亞·克拉克的最新作品:《遇見你之前》(Me Before You)。
其實影片講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微博上有人這樣總結這部電影:
鄉村元氣保姆少女跟高冷厭世癱瘓總裁之間的告別愛情,溫情而動人。
愛情之外,它還是一個關于“放手”的故事:
男主威爾自小過著優渥的高富帥生活,直到一場車禍導致他從脖子以下癱瘓。鄉村少女出身的女主露露應聘成為男主的保姆,兩個人在經歷一系列事件后相愛,露露希望憑借自己的努力,讓已經決定“安寧死”的威爾重新鼓起活下去的勇氣,但在最后,威爾還是選擇了“尊嚴的告別”。
這段旅程,對于露露來說,是拯救,對于威爾,卻是和自己心愛的女孩告別。
是的,今天想要和大家聊的話題,就是安寧死與放手。
如果你認為安寧死離我們很遠,那么關于如何與走到生命盡頭的親人告別這一話題,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時時刻刻都在上演。
今年6月,杭州各家媒體都報道了這樣一則故事:
69歲的杭州人老吳,在重癥監護室和死神抗爭了一年多,從積極配合治療到提出放棄,簽下DNR(指在無法做出醫療指令之前簽下的預囑),老吳的兒子掙扎了半年,在最后他選擇尊重父親意愿,拔掉呼吸管,接他回家。老吳告別了照料他一年的醫護人員,這一聲再見,卻是永遠不見——回家當晚,老吳便安詳離世。
生命的盡頭,治還是不治?這是一個兩難的生命考題。
事實上,這樣無奈的故事,也許每一天都在發生。
躺在病床上的每一個人,身體都連著各種導線和管子,另一頭連接著多種監測設備,顯示屏上紅綠色的數字、曲線不斷交替變化,這是在醫院重癥監護室(ICU)最常見的一幕。
醫生堅守著生死的最后一道防線,等在ICU外的家屬,隨時面臨著或好或壞的消息。
更為殘酷的一幕出現在舒緩療護病區,通俗一點來說,便是臨終關懷室,收治入院的幾乎都是癌癥晚期病人,他們的住院時間大多不超過三個月。這些病人心里明白,自己的終點便是告別。
讓我們回到“遇見你之前”的劇情中來:
照理來說,在品嘗到愛情的美好后,威爾應該“眾望所歸”地選擇勇敢的活下去。但為何他最終仍然選擇了留下愛人,“懦弱”赴死?
影片中威爾與露露看完演唱會,開車回到家時,露露提議把威爾送進去,威爾制止了她。
“怎么了,你不舒服嗎?”露露關切地問他。
“不。我只是想做一個剛剛和紅裙子女孩聽完演唱會的男人。”威爾回答。
不要你將我視作一個病人、一個需要憐憫的癱瘓患者,更不想要余生都過著這樣病痛纏綿、連擁抱自己的愛人都無法做到的男人。
所以,請讓我保持體面,安靜的離開你。
安寧死建立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緩和醫療”的原則之上,是在保持對患者治療的同時,減輕患者的痛苦,但不對患者進行沒有意義的治療,如心肺復蘇治療。
緩和醫療,不等于放棄治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緩和醫療”原則有三:重視生命并承認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臨終痛苦和不適的辦法。
臺灣使用的DNR手環
對于重癥晚期患者來說,緩和醫療既不讓其等死,不建議他們在追求“治愈”和“好轉”的虛假希望中苦苦掙扎,更不容許他們假“安樂”之名自殺,而是要在最小傷害和最大尊重的前提下讓他們的最后時日盡量舒適、寧靜和有尊嚴。
盡管目前“安寧死”在中國大陸沒有法律依據,但是緩和醫療理念所提倡的對臨終患者及家屬的關懷,已經有許多醫院開始給予重視和實施,值得全社會的關注和推進。
最后,讓我們來討論最殘酷的一個話題:
作為骨肉至親的我們,該不該對病重的親人放手?
影片中,露露接受了威爾選擇安寧死的決定,盡管不舍,她還是打扮妥當,神色鎮定的送威爾最后一程。
而電影終究不是現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也經歷了太多為了把至親留在這個世上,向醫生苦苦哀求,哪怕各式各樣的醫學儀器將他們的親人弄得滿身瘡痍。
對于這些人來說,他們的心態無可厚非:你在,家就在。
是的,對于飽受病痛的患者而言,不管怎樣都要在世上多活一天甚至一秒,哪怕正經歷莫大的痛苦,但是為了家人和朋友都得咬牙活著。
但事實上,殘酷而實際的道理卻是,放棄對他們來說,更是一種解脫。
生死這件事,遲早都會到來。不在今天,也在未來某天。而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學會告別。因為告別這個事,其實是需要練習的。
《少年派奇幻漂流》里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但遺憾的是,我們都來不及好好的告別。
辯論節目《奇葩說》有一期論點是:痛苦的絕癥病人想要放棄生命,我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
記憶最深的一句話是黃執中說的:“我們不怕走的,不要再鼓勵我說你要有勇氣,我去的地方不需要勇氣,你們才需要勇氣。”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奇葩說》里黃執中的精彩論點:
◇我不想聽你一直告訴我,你有多舍不得我;我想聽你的是,你會多么懷念我……不要告訴我,說沒有我你們都不行。告訴我,就算我走了,你們依然會好好過。請讓我安心,寶貝沒事的,人都會死,不在今天,也在未來某天。
◇你要知道鼓勵的話,其實是非常帶有社交色彩的,一旦你說出了鼓勵的話,很多真心話你就說不出來了。我知道你來見我,很有可能這是我們最后一面,我知道你有很多話想跟我說,可是你說出口的是,沒事的,等出院,我們再去干嘛干嘛。可是這句話一出口之后,原本在心里的話你就說不出來了。因為你總覺得,會再見。這些話堵住了你的嘴,很多話你就不會說,而這些話也堵住了我的嘴,因為你不想說那些話,有些話我也不能說。
不要讓鼓勵阻擋了真正的心里話。
◇我們來到人生,我們父女一場,我們夫妻一場,我有話想說,可是你只要安慰我給我鼓勵或打氣,我們雙方都說不出口,鼓勵的話是關閉真正溝通的話語……有多少人所謂的最后一面,是看到彌留之際的親人說,其實我還有很多話想對你說。他聽不到了,你為什么要憋到最后一刻說,你之前說了什么,鼓勵的話。
◇我們不怕走的,不要再鼓勵我說你要有勇氣,我去的地方不需要勇氣,你們才需要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