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國家衛計委人口健康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參加了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智慧醫療”分論壇。16日上午,浙江在線大咖直播間特別邀請到了李蘭娟院士,與大家暢談《醫療云服務的趨勢與未來》。
互聯網+智慧醫療
實現醫療服務的個性化和精準化
要說起互聯網+智慧醫療這些年在中國的發展,李蘭娟是有話語權的。
80年代初,醫院的掛號收費靠的都是算盤,一疊疊的賬單與票據,每天都需要花大量人力和時間來清算,這讓時任浙大一院黨委書記的李蘭娟第一次意識到了“醫療信息化”的必要性。從那時起,她就下定決心醫院要“甩掉”算盤,實現信息化。
起步很難,因為醫院的工作人員都不會用電腦,李蘭娟就要求每天練、每天練;現如今,一個按鍵幾秒鐘,計算機就可以把所有的數據統計出來了。
“醫療衛生要不斷改善和發展,從疾病管理到健康服務,沒有信息化的手段是不可能的。”李蘭娟表示。這幾年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很快,當前互聯網+醫療已經運用在了預約掛號、遠程會診、健康管理、康復保健等領域,這些都幫助醫患跨越了空間的局限,為疾病診療帶來更多可能。
作為傳染病學的專家,如今李蘭娟領銜研發了黃疸智能診斷系統,把國內大量已經診斷的黃疸數據與病人主述結合起來,并將專家和醫生頭腦里的知識、經驗進行數字化,從而為更多基層醫生、患者提供參考依據。
“人體出現黃疸,會有上百種引發的可能。這個診斷系統,就是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產品。今后,遇到黃疸時可以先在上面先進行初步的分析,這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減少誤診。”李蘭娟表示,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各種疾病分布不均衡,許多問題都需要通過智能醫療對人員、信息、設備提供便捷、多元、高效的醫療健康服務,降低國內整體醫療費用并合理配置醫療資源。
互聯網+智慧醫療就是通過互聯網的連接作用和大數據的集聚效應,來實現醫療服務的隨時隨地快捷高效,以及個性化和精準化。通過數據,可以把醫學專家積累的寶貴經驗,轉化成標準化的知識基礎,做到數據驅動醫療服務,因此大大提高供給端的服務能力和效率,解決中國醫療領域存在的諸多需求。
醫療不同于其他產業
“互聯網+智慧醫療”要規范化、標準化
當然,醫療結合互聯網的特殊之處在于,醫療關乎人本身,是生活中最基礎和最關心的問題。人命關天,因此這也是一項不可以出安全差錯的服務。所以它對于互聯網結合行業的要求非常高,精確度、安全性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來約束。
當前互聯網+醫療主要應用在遠程會診、早期預警、健康管理、康復保健等領域。結合得比較好的是醫療流程和信息,老百姓看病可以掛號預約、等候提醒、結算等,已帶來很大便利。在診療環節,比如線上的醫療健康咨詢、遠程醫療等,這可以幫助醫患跨越空間的局限,為疾病診療帶來更多可能。
未來,互聯網與醫療的結合,也將有無限可能。
“但是,互聯網+醫療也必須做到規范化、標準化,否則物極必反。比如醫生看病,很多時候必須面對面才能綜合看出來患者的一些情況,在某些疾病上更是如此。所以是不是能在互聯網上看病或開處方,需要嚴格規范,必須根據疾病、患者情況、醫生能力的不同等多方面因素去區分對待。”李蘭娟表示,目前她正在參與起草國家關于互聯網+醫療的管理辦法。
對于未來,李蘭娟提到了自己的理想是五個“人人”:即人人有自己的電子健康檔案,人人有家庭醫生,人人住院有電子病歷,人人就醫“一卡通”,人人得到健康保健服務,最后實現人人健康。她希望未來每一個社會人都擁有自己的健康檔案,有自己的健康信息,得到健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