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國際馬拉松開賽。當天,北京的PM2.5濃度超過300,達到重度污染。不少選手戴著口罩參賽,還有不少干脆退賽。也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一批全國頂尖的肺癌研究專家聚在杭州,與來自美國、德國的專家進行探討,其中有多達20多位專家作了專題報告,討論的主題之一就是霧霾。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霧霾將顯著增加肺癌的患病風險。
專家們參加的是“第一屆廣濟肺癌國際高峰論壇”暨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胸部腫瘤新技術進展學習班,這也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145周年院慶系列活動之一。
研究發現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
肺癌死亡率增加15%-27%
在我國,“霧霾導致肺癌”的論斷最早由我國呼吸系統疾病領軍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去年兩會期間提出。
“經過一年多研究,國內外的調查數據、研究報告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出席本次論壇的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肺癌學組組長、中國肺癌防治聯盟主席白春學教授說。
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和冬季燒煤取暖等,導致大氣中顆粒物濃度增加,是產生霧霾天氣的重要人為因素。霧霾中危害最大的是直徑小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PM2.5。
白春學教授說,有研究證實,PM2.5可以承載十幾種致癌物質,其中多環芳烴與肺癌的患病率有明顯相關性。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特納研究小組為了證明空氣污染與肺癌之間的關系,在美國進行了一項較大范圍的研究。研究人員隨訪18萬名非吸煙者長達26年,其間有1100人死于肺癌。這些人分布在美國50個州和波多黎各地區。
研究發現,空氣污染與肺癌的產生和死亡率有密切關系,污染越嚴重,肺癌越多,死亡率越高,反之則越少和越低。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肺癌死亡率增加15%-27%,本身具有肺部疾病的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更高。
研究認為,污染空氣中的微小顆粒可以通過炎癥傷害肺并損害DNA,這可能是引起非吸煙者患肺癌并死亡的直接原因。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于《美國呼吸和重癥監護醫學》雜志。
被認為與空氣污染有關的腺癌
近年已占到所有肺癌的六成以上
去年,《柳葉刀腫瘤分冊》發表文章《歐洲空氣污染影響的隊列研究》,分析9個歐洲國家的17項隊列研究資料,同樣認為,空氣污染會增加肺癌發生率,其中PM2.5比PM10帶來的影響更大。
浙醫二院呼吸科副主任、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肺癌學組委員、博士生導師王凱說,臨床的情況也證實了空氣污染導致肺癌的觀點。
“我們每年收治一千多位肺癌患者。10年前,男性肺癌明顯多于女性,可能和男性吸煙多有關;近年來,女性肺癌患者也越來越多,而這些女性大部分沒有吸煙史。另外,從肺癌的類型也可說明空氣污染與肺部的關系。肺癌主要有鱗癌、腺癌兩種,前者和煙草中的有毒物質相關。近年來,鱗癌的比例從以前的60%以上,降到30%以下;而腺癌可能和污染空氣中的物質有關,這種肺癌的比例已經上升到60%以上。”
霧霾還會增加冠心病、中風的發生
除了可導致肺癌,霧霾還會導致人體其他損害。
浙醫二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王蘋莉博士說,霧霾對人的損害可分為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
這些有害物質吸入呼吸道以后能直接刺激氣道黏膜,引起局部炎癥或變態反應,比較敏感的人可能當時就會出現一些反應,如咳嗽、咳痰等,也有人會表現為氣道發緊、胸悶、氣短等不適,引起鼻炎、咽炎、支氣管炎及甚至肺炎等疾病,這些是短期效應。
另外,沉積在肺泡中的PM2.5會導致肺泡彈性降低、功能減弱,甚至誘發肺纖維化,影響肺泡換氣功能。久而久之,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支氣管哮喘,乃至肺癌就會找上身,這是長期效應。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 PM2.5對心肺腦疾病發生率、死亡率有明顯影響。一項來自西安市大氣 PM2.5污染與城區居民病死率的研究表明, PM2.5與多種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如冠心病、中風等)病死率之間呈正相關。
40歲以上體檢拍胸部X光片沒意義
建議每年改做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
霧霾的危害如此之大,有什么辦法可以避開它減少傷害?
白春學教授聽完哈哈大笑,“我現在住在上海,上海這幾年來也受霧霾困擾。霧霾對身體確實不好,但我不可能不呼吸或不在上海生活。防治霧霾是社會公眾的事,減少工業污染、尾氣排放。我們個人能做到的只是在有霧霾的時候少外出。”
“我的建議是針對疾病的,肺癌早篩查早治療,治愈率并不低。美國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有21%,我國有15.6%。我身邊也有不少醫務工作者,通過體檢發現很早期的肺癌,手術切除后,現在生活得很好。”白春學教授說。
浙醫二院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說,早期肺癌患者常無任何癥狀和體征,只在影像學上表現為肺孤立性結節病變,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肺部小結節”。有文獻報道,在普通人的體檢中,這種發現率約為8%-51%,美國每年估計約新增15萬肺部結節患者。
根據白春學教授牽頭制定的最新的亞太地區肺癌診治指南,低劑量螺旋胸部CT(LDCT)是目前診斷肺癌的重要手段,可提示病變所在的部位和累及范圍,也能為區分良、惡性提供重要參考意見。LDCT能有效發現早期肺癌,已經取代X線胸片成為較敏感的肺結節評估工具。
王凱主任說,低劑量螺旋胸部CT比普通X線胸片可檢出更多結節(包括早期癌)。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結果顯示,LDCT篩查較X線胸片可降低高危人群肺癌病死率20%。
拿浙醫二院體檢中心的數據來看:2010年,到醫院做體檢的健康人群中,做胸部CT有7130例,檢出19例需要重點關注的結節,檢出率為0.27%;2013年,做胸部CT的人數上升到17421例,檢出570例結節,檢出率上升到3.27%,檢出率提高了12倍。
“在健康體檢中,做胸部CT的人越多,結節的檢出率會進一步增加。如果還是用X光胸片來篩查,檢出率很低,即使檢出,大部分也到了肺癌晚期,治療效果并不好。”王凱主任說。
白春學教授說,國際上關于健康人群肺癌篩查的建議是,55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LDCT。但我國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等我們到55歲再去篩查就晚了。他的門診中,經常碰到40歲左右的肺癌患者,甚至30歲出頭就患了肺癌的。
“我建議,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肺癌篩查,每年做1次低劑量螺旋胸部CT,射線在安全范圍內,費用也不貴,約為250元。”白春學教授說。
體檢中發現再小的肺部結節
也要每年加強隨訪
做完CT發現結節怎么辦?
王凱主任參加了中國肺結節診治指南的制定。他說,國外的做法分成兩大類,一類有危險因素,比如有吸煙史、環境污染、職業暴露、惡性腫瘤既往史、肺癌家族史和慢性肺部疾病;第二類沒有這些危險因素。再根據結節的大小,給予隨訪建議。隨訪時間不定,小于4毫米的結節可以1年之后隨訪,沒問題后,可以不再隨訪。
“但我們國家的情況比較特殊,空氣污染嚴重地區,所有人都有‘環境污染’這個危險因素。所以我建議,體檢中發現再小的肺部結節,也要每年進行隨訪,甚至在醫生的建議下,加強隨訪頻率,密切關注肺部病灶的變化。”
王凱主任說,也正是這個原因,中國的肺結節診治指南也作了相應修改,建議有這樣情況的應該定期隨訪。
今年6月份,浙醫二院成立了肺癌診治中心,由呼吸內科、胸外科、放療、病理、超聲、放射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多學科的肺癌診療團隊,目前在浙醫二院濱江院區開設了肺部腫瘤專科門診。當患者被確診肺癌后,只要掛一個“肺部腫瘤專科”門診的號子,就可以由專家團隊共同給出綜合、全面的診療方案。肺癌的診療方案目前有很多,包括手術、靶向治療、支氣管鏡下診斷治療、介入治療、冷凍、激光、氬氦刀等。
浙醫二院的肺癌中心設在濱江院區,肺部腫瘤專科門診放在每周一下午。下個月,還將開出“肺結節和肺部陰影門診”,大家做完胸部CT,都可以到這個門診咨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