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要堅持在治未病中發揮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發揮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發揮核心作用。”此前《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也強調。
中醫藥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在現階段、在未來應該如何去主導?如何去協同呢?
12月18日,2016浙江省中山醫院國醫論壇召開,中醫界大咖們齊聚杭州,以“論道中醫,創新發展”為主題共同探討,浙江省中山醫院也由此迎來了55歲生日。
把“老本行”做出特色,才能實現“可持續”
“中醫要向前發展,但不能封閉自己,應遵循中醫中藥的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去鞏固優勢。”開幕式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副司長楊榮臣在致辭中強調。
對于中醫院來說,老百姓就是沖著中醫藥去看病的。只有把“老本行”做大做強,做出特色,才能實現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中醫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應該依托于一批強勢學科的建設。
針灸和推拿作為省中山醫院兩大品牌學科,被譽為浙江省針灸推拿界的“黃埔軍校”。
兩年前,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浙江省中山醫院針灸學科帶頭人方劍喬教授在巴西的一次現場針灸施治被傳為美談——國際醫學大會上,一位與會者突發哮喘,方教授及時針灸干預,幾分鐘后發病者呼吸就平穩下來,引來其他與會者嘖嘖稱奇。
“中醫不僅在治未病、治慢性病中有獨特的優勢,還可以處理急診。我們要改變把中醫比作‘慢郎中’的觀念。”浙江省中山醫院姚新苗院長補充,在品牌學科的基礎上著力打造骨傷科、老年病科、心血管科等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為特色的重點學科群,是提升醫院綜合實力的有力支撐。
此外,中醫傳承更需建設多層次人才梯隊。“大師、大樹、大樓,是決定未來發展高度和發展方向的三大最關鍵要素。大樓是硬件平臺,是發展的條件,大樹是文化積淀和底蘊,大師則引領我們前進。”
浙江省中山醫院黨委書記馬慧娟說,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大師,希望年輕的醫生在現有大師的引領下,懷著共同的價值追求,迅速成長。
以現代文明,助力中醫的“創新型傳承”
“繼承不泥古,發展不離宗”,任何一門學科都該與時俱進,如果華佗、張仲景還在世,他們會不會用醫療機器人、開B超單呢?答案是肯定的。
此次國醫論壇上,浙江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徐潤龍提出了中醫創新發展的三大關鍵詞:創新型傳承、互聯網思維、大健康助推。
徐潤龍說,中醫的創新型繼承需要現代文明的助力,但現代文明的成果不等同于西醫。
省中山醫院腫瘤科與吳階平基金會合作共建了細胞與分子臨床研究中心,就中西醫結合腫瘤精準治療開展了從檢測、治療到副作用控制等全方位、深入的探索與實踐。
“殺死癌細胞后的副作用往往是西醫奈何不了的,最常見的是手足綜合征,皮膚腫脹、脫屑,甚至指甲開裂。”對此,腫瘤科主任張衛平帶領科室醫生,開展中藥外敷、熏洗改善癥狀,并開發中醫復方紅豆杉等中成藥提高免疫力。
西為中用,發揮中醫康復治療的獨特優勢
很多疾病都面臨一個急性期過后的康復,但康復不等于保健,它是疾病治療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骨傷科,術后第二天就介入康復治療,恢復要快得多;再比如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急性期過后雖然保住了生命,但光靠躺床上不行,必須及早介入康復才能回歸家庭、社會,提高生活質量。
因此,發揮康復治療在健康管理中的核心作用,這也是省中山醫院的發展重點之一。早在2003年,醫院便引入康復科作為重點建設學科,如今即將成立康復醫學院,意味著康復人才培養及健康管理將跨入新臺階。
論壇上,福建中醫藥大學校長陳立典發表了《認知功能康復研究》的演講,他說,康復治療在國外發展較早,包括康復理念、康復器材設計與研發等,但卻沒有針灸、推拿,中醫康復就是要把傳統的康復和現代康復有機結合起來,“向國外借鑒康復治療經驗,西為中用,并發揮我們自己特有的康復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