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賈月芝說,冬季是孩子中耳炎高發期,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由感冒引起的。冬季孩子抵抗力較弱,加之現在進入期末“復習季”,孩子學習壓力大易疲勞,因此特別容易受到病菌感染。有時可能感冒看似好了,卻忽視了耳朵遺留下來的問題。
(網絡配圖)
多個孩子突然出現了“叫人不應”的情況
14歲的洋洋上個月連續感冒了兩個星期,最近睡覺總是會打鼾,也開始出現了不太愛搭理人的習慣,叫他名字時常不回應。起初,家長還以為是洋洋到了青春期,直到他對聲音的反應越來越遲鈍,家長才明白孩子聽力出了問題。到醫院一看,發現像洋洋這樣的孩子還不少。
“分泌性中耳炎就是這樣,不流膿、耳不痛,但是聽力卻會不知不覺地下降。”賈月芝說,孩子感冒之后大多數都會流鼻涕,如果孩子擤鼻涕的方式不正確,比如用手指緊捏雙側鼻孔,就有可能讓鼻涕中的細菌通過咽鼓管這個耳鼻之間的通道進入中耳,導致中耳炎的發生。
因此,掌握正確的擤鼻涕方法,對于預防中耳炎很重要。先讓孩子深吸氣,用紙巾輕壓一個鼻孔,頭略向手按壓鼻孔的一側傾斜,輕輕擤鼻,靠氣流將另一個鼻孔內的鼻涕輕輕帶出。然后換到對側,把另一側擤凈。
感冒后莫讓中耳炎“纏”上孩子
賈月芝說,除了分泌性中耳炎,還有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要特別引起重視。它好發于嬰幼兒,因為嬰幼兒的咽鼓管短、平、寬,易使鼻咽部的細菌逆行,致中耳腔感染高發。
與分泌性中耳炎不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最典型的癥狀是耳痛、流膿、聽力下降。前天,賈月芝醫師剛剛收治了一個5歲的男孩,在當地治療半個月后右耳一直流膿不止,一檢查發現孩子的鼓膜已經穿孔,鼓膜充血、腫脹,并伴有波動性溢膿。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導致慢性中耳炎,終生聽力受到影響。
那么,當孩子出現哪些癥狀時,家長該警惕中耳炎的發生呢?
記者了解到,年齡稍大些的孩子一般耳朵出現疼痛都會有表達能力,但嬰幼兒由于表達能力差,經常會耽誤治療。所以如果孩子在感冒后出現反應遲鈍、頭疼甚至反復發燒,或頻繁哭鬧、搔耳時,就要警惕小兒中耳炎的發生。
“孩子得了中耳炎一定要重視,不能隨意上藥。”賈月芝強調,小兒中耳炎不及時治療會引起聽力喪失及其他顱骨內或顱骨外的并發癥,如腦炎、腦膜炎、腦部化膿、乳突炎等。另外,中耳炎是否完全治愈,家長切不可自行判斷,這需要有經驗的專科醫師確定,有時鼓膜穿孔后,兒童頭疼明顯改善,發熱消退,但是乳突、鼓竇內還有大量膿液和病變,此時疾病很可能還在繼續,需要進一步治療。
這四個方面注意預防
①流濃鼻涕或反復打噴嚏、流清涕的兒童應及早對癥治療,否則很有可能會引起鼻炎、鼻竇炎,并最終導致中耳炎。
②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后應該進行預防性抗生素用藥,以免咽鼓管發生感染,阻塞咽鼓管。
③平時鼻音較重的兒童及睡眠打鼾的兒童,應到醫院檢查鼻咽腺樣體是否過度肥大。
④有鼻炎的兒童應減少游泳次數,不要養成反復吸鼻涕的習慣。
另外,如孩子患腮腺炎、風疹、水痘時,家長也應多注意患兒的聽力情況,盡量少用或不用氨基甙類抗生素,以防感音神經性耳聾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