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7月21日,由浙江省衛生計生委、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健康直通車”開進余姚,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15位醫護專家免費給余姚的百姓送上優質醫療服務。
據悉,本次浙大一院派出的青年醫護骨干,涵蓋泌尿外科、肝膽外科、腫瘤外科、肛腸外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全科、腎內科、耳鼻喉科、急診科、監護室、藥劑科、營養科等13個科室。
得知省級專家來家門口看病,一些“老病號”有備而來,早早地就來排隊。專家們耐心聽取病情,細看攝片檢查報告,詳問用藥、治療情況等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指導病人下步如何檢查、治療并告訴他們注意事項。
施阿姨是從微信公眾號上知道消息的。“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太好了’,因為平時我去杭州看病確實不太方便,所以今天早上很早就過來等著了。”施阿姨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焦慮,都是不聽話的腸胃給鬧的。
“好幾個月了,胃不舒服,吃不下東西,體重一直掉。”施阿姨臉上愁云密布,她看上去很清瘦,顴骨高高突出,由于憔悴更顯老態。她告訴記者,因為胃口不佳,她的體重已經從原先的100斤掉到80斤,“最近胃口稍微好了一點,可還是胖不起來。”
施阿姨說,她跑了好幾家醫院,奇怪的是,做了胃鏡、腸鏡等各種檢查,均顯示正常。問題出在哪里?施阿姨困惑不已。“張醫生,這幾種藥是我之前配的,但吃了也沒什么效果,我這到底是什么毛病啊?”面對專家,施阿姨有太多的苦想要傾訴。
張冰凌主任醫師翻了翻施阿姨的病例和檢查報告,又仔細詢問了施阿姨的病情和吃藥習慣,對她說,“放心吧,問題不大的,你覺得吃藥沒效果是因為吃的時間太短了,而且經常漏服,要吃半個月以上才會有效果,如果還沒有好轉,最好去醫院做個檢查,可能是腸功能紊亂。”
同時,施阿姨的心理作用也造成了一定影響。“吃飯的時候不要老想著‘我吃不下’,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聽你說最近胃口好起來了,這是好事,說明你已經好起來了,而且檢查結果也都是好的,別太擔心了。”張冰凌主任醫師說。她還教了施阿姨一套“揉肚操”,感到腸胃不舒服的時候就揉揉肚子,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和排便。
聽了專家的話,施阿姨表示自己懸著的一顆心終于落下了,“之前一直蠻擔心的,醫院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查查沒問題,但就是不舒服,也想過去杭州看,不過還是覺得遠,不是很方便,一來一回起碼兩天了,這次杭州專家過來義診,機會蠻好的。”
當天上午,余姚的氣溫高達38攝氏度。15名專家冒著酷暑,在烈日下的廣場上義診,沒幾分鐘就汗流浹背。
浙大一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鮑彰,每接診一位病人,就要拿紙巾擦凈臉上和手上的汗。盡管辛苦,他卻覺得很有意義。“今天接診的病人中,有一位晚期肺癌患者,建議他下周一到浙大一院接受進一步檢查。”鮑彰告訴記者,患者是一名51歲的女性,兩周前剛發現肺癌,沒想到已是晚期。
“由于在初期時沒有什么明顯癥狀,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病了。等到有了氣急、咳嗽、疼痛等明顯癥狀時,往往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地步。”鮑彰說,這位患者,就是在持續頭疼后去醫院檢查時確診的,而這時已經轉移到了腦部。
“所以,每年定期體檢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肺癌,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鮑彰建議患者到浙大一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在多學科討論后確定治療方案。
義診結束后,專家們來到余姚市人民醫院,與對口科室展開了交流和一對一帶教活動。
此外,浙大一院黨委副書記邵浙新作了管理講座;團委陳大進和葉晟杰圍繞黨團工作及青年文明號的開展舉行了座談會,把新時期醫院黨團建設工作經驗帶給了基層醫院,與會的余姚市人民醫院黨團工作者紛紛表示,浙大一院的管理和黨團工作經驗帶給了他們很多的啟發。
余姚市人民醫院院長助理俞斌表示,“健康直通車”的到來,不僅讓余姚的群眾體驗到省級頂級專家的醫療服務,同時也使基層醫務人員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我相信,通過這樣精準的學科對接,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醫院管理經驗的傳授,會使我們基層醫院的各個學科,包括醫院管理方面,得到更大的收獲。”
浙大一院黨委副書記邵浙新介紹,這次“健康直通車”走進基層,是浙大一院發揮社會公益作用的舉措,也是響應中央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雙下沉,兩提升”工作,促進醫療資源下沉的一項具體舉措。“作為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知名度的浙大一院,就是想把這樣的醫療技術和人才優勢輻射到基層,讓百姓能夠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級醫療專家帶來的優質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