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郎中”、“黑診所”,不僅擾亂了醫療服務市場秩序,也給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隱患。但這樣的非法行醫,在我們身邊并不鮮見。前天上午,北侖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對10年來該院受理的非法行醫案件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非法行醫近年來呈現出涉案人員文化程度相對較高、惡性事件多、更加趨向隱蔽性和流動性等特點。
非法行醫難禁
涉案人員文化程度相對較高
前天上午,北侖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非法行醫案件。李某在一地下車庫用B超機多次開展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在被衛生局行政處罰后仍然沒有停止,并從中非法獲利,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并處罰金5000元。
這樣的非法行醫并非個例。據北侖法院統計,今年以來該院已受理非法行醫案件14件14人,呈現出屢禁不止的特點。2013年以來受理的非法行醫案件均曾被衛生行政部門處罰過,其中因非法行醫被衛生行政部門處罰兩次以后再次非法行醫的有18件,占總數的94.74%。
“除此以外,還呈現出涉案人員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特點。”北侖法院刑庭庭長高拓介紹,在該院10年來受理的非法行醫案件中,被告人學歷為初中或中專及以上的有20人,占總人數的83.33%;曾具有鄉村醫生或家庭接生員證書的有11人。他們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或婦科經驗。
惡性事件較多
不出大事不警醒的大有人在
雖從未接受過專業的醫學知識或技能培訓,楊某卻仗著自認為的豐富經驗而非法為他人接生。不料,在遇到一個巨大兒難產的孕婦時,她因不當使用催產素導致胎死腹中,孕婦也因子宮破裂、大出血死亡。
從北侖法院統計數據來看,非法行醫致殘致死等惡性事件并不鮮見。在2012年以前受理的5件非法行醫案件中,具有“造成就診人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嚴重情節的就有4件,占案件總數的80%。
“如果不是出現了重大醫療事故,有些非法行醫行為很可能逃過了法律制裁,很多人意識不到這種行為的危害。”高拓說,即使政府部門重點整治,也依然有不少懷有僥幸心理、被處罰之后一犯再犯的非法行醫者鋌而走險。”
監管存在困難
根治非法行醫還需多管齊下
監管難,仍是非法行醫難以根治的一個主要原因,這與非法行醫隱蔽性、流動性增強密不可分。
在北侖法院受理的非法行醫案件中,被告人為了逃避查處,充分利用自己行醫不受場所、條件、時間制約等特點,或將坐等病人上門改為上門為病人診療,或將白天行醫改為晚上行醫,招攬病人也大多通過熟人、老鄉介紹等方式,給執法人員的查處和調查取證帶來困難。另外根據相關規定,衛生行政執法部門對非法診所進行處罰時只能予以取締、沒收藥品及器械和非法所得,并處以罰款。在實際查處中,因為非法所得比較難認定,且非法行醫往往醫藥分離,即使被取締,損失也不大。這就使得非法行醫者一犯再犯。
同時,部分患者安全意識不強、禁不起低價誘惑,這也是非法行醫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
法官建議,根治非法行醫還需多管齊下,一方面結合專項打擊行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衛生、公安等部門也要形成聯合執法長效機制;同時,著力緩解偏遠地區、困難群體“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