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同父子的程先生和學生王一建
10月2日8:47,鄭女士來電:我老伴以前當中學老師,有一個教過的學生現在是企業老板。我老伴對這個學生就像親兒子,這個學生對我們家老頭也很好,平時大包小包拎過來給我們,昨天又在大酒店給我老伴過生日,還給老頭子出了一本書。幾十年都是這樣下來的,我覺得太感人了,像這種學生真的很難得。
鄭女士留短發,穿著打扮干凈利落,語速適中,嗓音清脆。
我跟著她來到4樓的家,剛推開門,鄭女士就對著屋內喊:“老頭子,客人到了!”
程先生應了一聲,快步從房間出來,朝我點點頭,又抬手指指自己耳朵,歉意地笑笑:“我聽力不大好,見諒!”
老兩口住的屋子只有30多平方米,但整潔清靜,溫馨舒適?蛷d桌上擺著一本16開的冊子,封面印有淺色底紋,幾個黑體大字很是顯眼:《程恒成老師人生雜談》。
“喏,這就是學生替老頭子出的那本書,他喜歡得不得了!”
程先生戴一副無框眼鏡,雖然已近耄耋之年,身板依舊筆挺。他說,自己前前后后做了32年語文老師,退休后不常出門,就喜歡待在家里讀讀書、寫寫文章。
“那個學生知道他愛書、勤寫,今年過年吃飯的時候就提出把這些文章匯編成冊子,留作紀念!编嵟繐屵^話頭。
她口中的“那個學生”名叫王一建,60歲出頭,是城北一家科技實業公司的老總。
提起“小王”,夫妻倆連聲夸贊。
程先生說,他跟小王初識是在上世紀60年代。那時,正念本科的他作為“知青”上山下鄉,被調到江山市郊的一所中學教書。
市郊環境差、生活苦,為了改善伙食,程先生便向供銷社的一位服務員討來廢棄的粗麻紗,自己編織網具,利用閑暇去周邊的山塘水庫撈蝦兒吃。有時撈得多,他也會拿些送到供銷社里,一來二去,和那位女服務員熟識起來。
“她家里‘成分’不好,孩子上學遇到了麻煩?扉_學的時候,我就讓那孩子到我班上來讀書了!边@個小男孩就是王一建。在程先生印象里,少年時期的王一建個子小小、臉蛋圓圓,十分聰明好學,不僅各科成績突出,為人也和善禮貌,很是乖巧。
初中畢業后,小王去了巨州化工廠工作,與程先生的聯系少了一些。
直到上世紀80年代,程先生回到杭州八一中學任教,才偶然得知小王也在這里的一所高校教書。
“人跟人交往,確實講緣分的!背滔壬f,小王跟他相約在湖畔茶室見了面,久別重逢,兩人都很激動,說了一下午的話,仍覺不盡興。
自那時起,每逢節假日,王一建總會帶著禮物登門拜訪程先生夫婦,陪他們喝茶、聊天。碰上天氣晴好,還開車載著兩人前往西溪濕地、江洋畈等景點游玩。
鄭女士說,小王性格溫順,特別細心,“有臺階的地方,他馬上過來扶著你;看到我要泡茶,他也搶著去倒水。”
王一建曾在工廠做過工,也在大學里教過書。1993年,他辭職下海,與幾位同事一起創辦了科技公司。創業初期困難重重,但那段時間,他仍然定期探望程先生。聽說恩師家人生病住院,還特地送去一個5000元的大紅包。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蓖跻唤ǔ30堰@句話掛在嘴邊。他幼年喪父,由母親一手拉扯長大,在他看來,程先生就好比父親一樣!叭绻蠋熌菚r不接受我這個學生,我今天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
程先生也很感慨:“當初我只是舉手之勞,小王卻一直念念不忘!彼f,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好學生雖也不少,但像王一建這樣的,確實難得。
“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編者注:語出漢樂府《箜篌謠》)。這是程先生很喜歡的一句話,聊天中他多次提起,因為小王,他和老伴的晚年生活過得很安穩、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