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9:17,微信網友小阮和本報聯系:“我外公是1949年參軍的,他老人家一直都想找當年的戰友。他現在年紀大了,我知道這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心愿。正逢國慶,我想正是因為有了外公那一輩人,才有現在的我們,希望你們可以幫幫我外公,謝謝!”
記者核實報道:小阮是個聲音很甜的臨安姑娘,現在蕭山郵政部門工作。她的外公劉大伯住在臨安於潛鎮下埔村老家。
阮姑娘說,外公老年病不少,糖尿病、高血壓都有,今年5月,更是連續小中風兩次。恢復還算不錯,能走路能說話,但有時還是會犯糊涂。他念叨老戰友的次數,明顯比前兩年多了,他可能是怕自己有一天會徹底忘了他們,或是再無機會相見。
昨天,我跟84歲的劉大伯聊了很多。因為大伯說話,混合了桐廬、臨安,還有安徽大別山的口音,聽不懂的地方,就由他女兒劉女士來當翻譯。
放牛娃參軍
劉大伯名叫劉有恩,1930年生于桐廬分水一戶農家,8歲時,母親改嫁,帶著他去了安徽大別山。
大伯找出他的復員軍人證,上面的照片雖已斑駁泛黃,但保存得很好。他1949年參加解放軍,1956年3月15日,“為加強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特準予復員”,后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蓋章。
“我母親嫁到大別山,又生了孩子,我就出來了。一個人到處幫人家放牛,到18歲,有部隊經過我們那里,我就參軍了。”
復員后,他到臨安的太陽供銷社當倉庫管理員,一當就是6年。其間,他娶了臨安於潛鎮下埔村的一個農家姑娘。1962年7月,為響應“精簡下放”,他主動提出回鄉,得到批準,此后就一直在下埔村務農。
參加過海南島戰役
扛著美國產步槍渡海
劉大伯的作戰經歷中,他說得最多的是1950年春的海南島戰役。
據公開資料,海南島戰役是解放軍海戰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作戰。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的11萬多人,從1950年3月初開始,陸續派小股部隊進行橫渡瓊州海峽的試驗。1950年4月16日,解放軍開始大規模渡海進攻,經15天激戰,海南島解放。
劉大伯說,戰役打響時,他是43軍第128師383團1營1連4班的班長。
“年初我們就到海邊了,先拉練了45天,除了戰斗訓練,主要就是練渡海、學著駕帆船,比如你在船上,東風來了舵要怎么打,西風來了舵要怎么打……后來接到命令,要準備‘偷渡’,我記得是3月份的一天上午出發的,我扛了一把美國產的步槍,在海上整整渡了一天一夜。”大伯說,海南島戰役的渡海環節,是他生平第一次如此接近大海。山里長大的他,難免不習慣,登陸時還被灌了幾大口海水,咸得難受。“登陸很成功,當時還給了我們一個‘渡海先鋒營’的稱號。”
我在網上看到海南島戰役的歷史資料中,具體提到128師383團1營這次橫渡瓊州海峽:
“3月10日,第128師383團1營,和團炮兵連、警衛連、偵察連共1007人,在團長徐芳春率領下,分乘21艘帆船,從硇洲島淡水港啟渡。經20多小時奮力拼搏,于11日上午9時,在赤水港至銅鼓嶺一線擊潰守敵,成功登陸。第43軍電報祝賀,并授予383團1營‘渡海先鋒營’榮譽稱號。”
抱著炸藥包炸過碉堡
最想念的是老連長
翻看劉大伯的復員軍人證,我發現其中一頁,記著他立下的軍功:“立大功壹次,戰斗貳小功”,上頭蓋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的已經褪色的印章。
大伯微笑著說,這一次大功兩次小功,也都是在海南島戰役里立下的。
“立大功是因為炸碉堡。具體在哪里炸的,記不得了,那個碉堡,大小跟幢小樓房差不多,里面除了敵人,還有物資。”
我問:“那當時是幾個人一起去炸的?”
大伯臉色一正,“當然是一個人去炸,抱個炸藥包跑進去,再沖出來。這是要不怕死的任務。”
至于那兩件小功,大伯連立功原因都不太記得了。“打仗打著打著,就有了!”
說起這些往事,大伯更是惦記他的好戰友們。
“60年沒見了,不知道還剩下多少人?”大伯說,他現在最想念的兩個戰友,一個是當時43軍第128師383團1營1連的連長鄭恩連(音),一個是當時連隊里的文書皇甫勇(音)。
“老連長比我大十幾歲,也是大別山人,很照顧我。連里五湖四海的人都有,說的方言都不一樣,我因為在大別山住過,懂他說的話,他就讓我當通訊員,就是跑到這跑到那,幫他傳話。”大伯說起老連長,臉上暖洋洋的。“皇甫勇跟我差不多大,是黑龍江的,能讀會寫,是個文化人,我跟他特別合得來,幾十年不見,真想再跟他聊聊天……”
劉女士說,早幾年,她剛學會上網,就幫父親寫了一兩百字的簡要情況,發到網上,幫他找老戰友,但至今渺無音訊。“以前我還不覺得,今年我爸連續兩次小中風,真把家里人嚇到了。要是能找到那兩位戰友,那真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