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村禮堂的圓譜大會現場。 記者 陳榮輝 攝
昨天在臺上唱越劇的青衣也是新登人,心情不錯,唱完后妝都沒卸,笑嘻嘻抱起自家帶來的寵物,打量著這個山村里來自世界各地的方氏族人。 記者 陳榮輝 攝
山頂的天空很藍,不時飄過白云;山腳的稻子很青,細看已結起小稻穗;和稻田一路之隔,有個蠻大的鄉村禮堂,昨天上午,禮堂里擺成了圓桌會場,足足擺了七八十張圓桌!
禮堂入口的一個角落里,幾個臉上撲粉,畫了腮紅的七八歲孩子,神情都有些緊張。
女孩系著小領帶,男孩打起蝴蝶結,他們的目光試探性地越過一排排圓桌,落到中央蒙著一塊紅布的舞臺上。一個男孩說,他是旗手,等一會要上臺舉旗,一個女孩說,她是提燈籠的,步子要走穩,還要面帶微笑。
舞臺前排,還有兩排條形桌,坐著從外地趕來的客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姓方。那些化了妝的男孩,手舉的彩旗上也都寫著這個“方”字。
這個地方位于富陽新登鎮,它是個小山村,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大山”。
東安方氏家族昨天“圓譜”
前兩排姓方的客人,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臺灣等地。他們要跟杭州、富陽一帶姓“方”的族人一起,接收剛剛制作好的《東安方氏宗譜》(新登古稱東安郡),這個過程,稱之為“圓譜”。
為什么要在這個小山村搞方氏“圓譜”?從杭州趕過去的一位方先生說,因為族長(方氏輩分最高的人)在這里。
“圓譜”的禮數很多,但總結起來又很簡單,就是向祖先祈愿,以使后人們能夠五谷豐登、平安祥和。
有些祝愿,還是通過文藝表演形式表現的,比如富陽一家越劇團,里面也有姓方的演員,她們甩著云袖用越劇唱出祝福的歌謠。圓桌上坐著的杭州方氏族人都站起來,聽得很仔細。前排遠道而來的方家后代,也個個聚精會神。
掀開舞臺墻體上的紅布后,露出方家三位祖先的畫像,他們都與杭州有關,一個是新登名醫方鏞,另一個是當初將方氏遷到杭州來的功臣方錫,還有一個是明代工部侍郎、抗倭將領方廉。
一些傳統場景之下,那幾個系領帶打蝴蝶結,現代扮相十足的小孩,不時打著彩旗,提著燈籠上場,再把儀式切換到現代場景中來。
慎終追遠,緬懷先人
一位海歸后代上臺了,她叫方仁慧,移居美國,后又定居上海,她代表海外的族人發言:
九十八年前,我的祖父方桐生老先生組織并參與了《東安方氏宗譜》的編印工作……歷歷族譜,蘊涵著祖先的印記,流淌著家族的血液,洋溢著族人的心香,同時也體現著最基本的道德傳統,凝聚著厚重的民族向心力。中國人重孝道,講求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不忘血脈傳承,不忘祖宗先人……我們要以白紙黑字的形式,寫下對先人的緬懷,并留下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線路圖,因此,不管我們遷徙到何方,族譜都將連接著我們,這是血緣的延續,根脈的連續……
方仁慧今年81歲,上臺時還需要人攙扶,念發言稿時卻站得穩穩當當,語氣堅定有力。臺下圓桌、條桌上的方氏后人,一個勁地鼓掌。
我在下面用手機查了一下,方仁慧是著名的鋼琴教育家,她的祖父方桐生,曾是之江大學的教師?靾笤泩蟮肋^,1912年12月10日,孫中山來杭州之江大學訪問,參加孫中山會見的就有方桐生(當時教自然科學),方桐生曾撰文記述這次難忘經歷。
同時,我們還查了發言稿中的“慎終追遠”一詞,它出自《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翻譯成現代文的意思是:只要敬畏先賢,不斷追思,社會之風俗道德一定可以漸漸篤厚起來,唯有緬懷過去,方能珍視當下。”
臺下還有一位靜觀時嚴肅,說話時微笑的方大姐,她今年65歲了,但看上去很顯年輕。她也是從美國來的,手里捏著兩張古舊的照片,一個是她的爸爸,另一個是她穿長袍的爺爺。她說,父親和爺爺,都是在杭州這一帶出生的,自己過來“圓譜”,到祖先的故土上來看一看,心情很好。
午飯,方大姐也是在這個禮堂里吃的。吃到一些蔬菜時,她左手拿著松軟的新登饅頭(露天烤爐蒸出來的,一共七八十桌,近800人一起吃飯,成為村莊歷史上少有的壯觀場面,村子里跑堂的,一籠一籠往這里端),右手用筷子點著菜問,這個叫什么?是不是這里的傳統吃法?
這位方大姐,叫方智怡。
那些提前吃完飯的族人,已經在旁邊,翻開族譜,一頁頁地在上面尋找著自己,以及自己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