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和十年后,孩子們普遍的心理問題也在隨之變化,這讓周佶很感慨。
最大的變化來自“二胎”逐漸放開后。
周佶發現,那些因為媽媽有了二胎,而導致家里老大心理失衡的案例陡然增加。在剛剛結束的這個學期,這樣的案例居然占了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比如,有些媽媽生二胎的時候,老大已經是小學一二年級,正是似懂非懂的年紀,就更加容易出現心理失衡”。比較典型的是一種“退行”行為:原本已經可以獨立睡覺的孩子,突然開始無法獨立入睡了,或者開始尿床、要求父母擦屁股了。
“父母在生二胎之前,要給老大做好心理預設和鋪墊。比如,在老二出生后,讓他參與對弟弟或者妹妹的照顧。” 周佶說。
學業這個因素,也在變化中。
因為學業不良導致心理抑郁的孩子依然很多,過去是因為學習習慣、方法不良,現在則是因為親子關系的緊張、冷淡和敵對導致的偏多。
周佶說自己目前的一個工作重點就是推進家長課堂,讓每個家庭建立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模式。
現在,中小學生普遍會更早開始找尋自我價值,而這一行為往往被人誤讀為“談戀愛”。周佶說,小學里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同學之間排家譜、開公司:誰是誰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兒子、女兒,或者誰是“公司”里的董事長、秘書、員工等等。這些關系中隱含的對自身角色的定位,實際上就說明了每個人在團體里扮演的角色。
上了初中以后,很多家長困惑于孩子整天在微信、QQ上不停地和同學聊天。和某個異性同學頻繁地聊天、交流,往往會被家長認為是談戀愛,孩子們自己也會這樣認為。但事實上,很多孩子只是在小團體里溝通,知道“我認為有價值的人是如何看待我的”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