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寧波甬港菜市場,一位攤主使用專用冷柜為冷鮮雞保鮮(資料圖片) 記者 高遠 攝
隨著冷鮮禽全面上市,不少市民心中一直沒譜:這些冷鮮禽安全嗎?今日起,冷鮮的檢驗、屠宰、運輸、檢驗和銷售都要執行“浙江標準”。記者調查發現,甬城冷鮮禽市場有點亂:全冷鏈留空檔,凈膛上市沒做好,銷售環節配套設備跟不上。
“浙江標準”
《規范》規定:
活禽宰前應禁食12到24小時,并充分供水,宰前3小時停止飲水;快速冷卻要求胴體中心溫度在屠宰后1小時內冷卻至7℃以下,但在冷卻過程中不得發生凍結現象。
運輸過程中溫度應保持在0℃到4℃;冷鮮禽在銷售時要設立“專柜”并保持0℃到4℃溫度范圍內,產品最小銷售單元上應有動物產品檢疫合格標識和產品標識,并明確標識產品名稱、加工日期及保質期、企業名稱、地址及聯系方式、運輸及貯存方式等,方便消費者辨識和溯源。
同時,《規范》還明確準鮮禽必須凈膛。
記者調查
“冷鮮”“熱鮮”混賣,凈膛沒做到
“這雞是否經過冷鮮?”“剛殺好送來的,放心買好了。”“是熱鮮雞吧?”“對,與現殺現賣沒啥兩樣。”“為何不凈膛?”“如果你怕掏內臟麻煩,過秤后給你凈膛。”這是記者在月湖菜市場所關注到的市民與經營戶的對話。
記者連續幾日走訪張斌橋菜市場、曙光路菜市場、月湖菜市場、白沙菜市場及部分商超,發現滿膛雞銷售現象普遍。
“對于消費者來說,無論是冷鮮禽還是熱鮮禽,都應該選擇凈膛雞,因為不凈膛很容易滋生細菌,科學的方法是熱鮮冷鮮都要凈膛。”浙江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戴旭明說。
冷鏈斷檔,商販自己“上環”
冷鮮禽冷鏈運輸沒做到。無論是菜市場配貨的商販,還是酒店采購員,其運輸工具不是電動車就是三輪車等。
菜市場的冷鏈銷售脫節。有經營戶直接將冷鮮雞放在柜臺上銷售,有的在柜臺上放冰塊降溫,配套設施好一點的攤位盡管配了冰柜,但也是混放,而且銷售時還是放在常溫的柜臺上。“你讓我們怎么做到?”一經營戶反問,讓小商小販配備冷鏈車這可能嗎?
“私宰”和不規范上環現象存在。在月湖菜市場,一經營戶攤位前放著一堆藍色的檢驗檢疫腳環,而在叫賣的雞腳上卻啥也沒有戴。“腳環來不及戴。”經營戶指了指身邊藍色腳環說。
呼吁
盡快出臺冷鮮禽攤位改造參照標準
“以前賣活禽一個月利潤有4000多元,每天吃飯幾道好菜加瓶老酒,現在大不如前。”汪師傅在白沙菜市場經營了20多年活禽生意,而今年近6個月沒有收成,急得他像熱鍋上的螞蟻。
“商戶著急,我們也急,新年度攤位招標就要開始,場里已規劃了冷鮮禽交易區,設置六個攤位,打算安裝空調規范管理,但沒有可參照的改造標準。”該市場負責人說。
記者調查發現,甬城菜市場由于所有制性質不一樣,冷鮮禽柜臺改造進程也不一樣,像月湖菜市場將活禽交易區進行了功能性改造,而有的菜市場攤位上連冰柜也放不下。
專家觀點
政府設計要好
企業行動要跟進
由于浙江是率先實施冷鮮禽的省份,如何規范、如何經營又涉及很多部門很多環節,不僅管理部門感覺棘手,經營戶、消費者也迫切渴望對癥的“良藥”。為此,記者專門請省內外及全國的行家支招:
浙江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戴旭明:
政府要加強監督和引導
從試行情況看存在問題不少,如未剖膛銷售的安全隱患、部分殺白禽來自非定點屠宰場、殺白家禽無檢疫標識及產品標識缺失等,下一步要從政府層面再作部署,加強管理和宣傳。作為居民,要充分認識到無論熱鮮禽還是冷鮮禽,選擇“凈膛禽”才是科學的方法。
臺灣財團法人中國畜產會家禽組組長馮誠萬:
政府設計很重要,企業要跟進
臺灣在單品種雞冷鮮已經做了十多年,近來正全面推開冷鮮禽,從經驗來看,關鍵在于政府要設計好監督好,企業要跟得上,品牌要培育好。
比如:在臺灣,家禽屠宰前后,政府監管部門的獸醫師要全程在場,獸醫師在屠宰前要觀察家禽,一旦發現問題要當場監督銷毀。屠宰前三天企業自主抽血檢驗,并做好信息溯源工作,如雞的品種、生活情況等必須真實發布。
寧波振寧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屠金土:
市場“陣痛期”更需要監督和自律
消費習慣的改變和培育需要一個過程,而在這“陣痛期”,市場監督、行業自律跟不上,會對消費市場造成沖擊。消費市場培育需要時間和多方努力,我建議首先行業要自律,嚴格規范經營;其次,政府要嚴格監管,并做好對消費者的引導。(現代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