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米note3發布,這是場號稱“小米壓軸大戲”的新品發布會,但卻僅有一款千元機。而用數字解讀,雷軍在會場共帶來三款產品、發布當日凌晨1點仍在發微博曬加班、在結尾熬了20分鐘心靈雞湯,幾欲落淚同時。 雷軍在發布會上的風格上效仿了朱軍,宣傳口號上差點致敬羅永浩。作為如今國產手機第一把交椅,此次溫馨結尾背后,多少透露了國產手機共有的一些無奈。
1199、1099、合約價899,這是一年半以前在寧夏街邊手機店門口慣常見到的宣傳海報。沒有扁平化頁面設計和抖包袱式文案,黃紙紅字或者白紙紅藍字上主角是紅米note-一款網上售價799的網絡神機。那年,重拾互聯網思維,開打價格戰的魅族還小聲嘀咕"線下渠道手機加價合理性"。
細細想來,那是互聯網手機最好的時代。靠產業鏈整合,第三方獨立ROM,互聯網營銷,你就能很好的存在于這片市場。然而這一切隨著互聯網入口一去不復返,而所謂世界熙熙皆為利來,混跡在手機圈的這些廠商其實也不過名利二字。具象解釋這兩個字,一個是溢價,一個是出貨量。
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蘋果第三季智能機出貨量4800萬部,市場份額14.5%,但占到了94%的利潤。均攤之下,國產手機廠商能拿到的部分不言自明。沒有溢價,手機只能淪為附屬品。
自然,硬件不掙錢背后是“搶用戶”這條準則。“PC時代靠流量變現,如今則靠用戶變現”,秉承這一準則,蘋果在這6年靠iOS市值翻了10倍;而魅族嗑藥般一月一場發布會,不過是阿里想要手機里面綁定的淘寶賬戶。
新產業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早在小米今年估值450億美元之前,筆者就已經看到無數新面孔。這里面有傳統渠道轉型而來的一加、IUNI;有燒跑車開黃腔的奇酷、隨口造詞的樂視。那么問題來了,怎么在拿著大筆錢的時候迅速占領市場——賣低價啊!
于是在這個準入門檻低,設計完成度非常高的行業里,你每天都能看到新面孔;除產品雷同外,相似的還有宣傳口號。他們有的強調設計、有的突出造價和性能,當然歸根結底要扣到性價比這頂帽子上。網絡話題式營銷+便宜,似乎誰都是第二個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