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原因是所謂的 Legacy admissions (維基頁面:Legacy preferences)。簡單說,如果某個學生的父母或者其它家庭成員曾經在這所學校就讀,那么這個學生在申請這所學校的時候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先照顧。這種情況一般多見于美國的精英私立大學。
原因也很好理解,精英私立大學相當大一部分的資金來源是校友的捐助。你父母或者其他家人畢業于這所大學,絕大多數人畢業之后都會一直給學校捐錢,現在你申請大學了,給你一些照顧,一方面是感謝你父母或者其他家人的這些年來的慷慨捐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你的家庭(包括未來的你)繼續為學校做貢獻。如果不錄取你,你去了別的大學,將來你就給別的大學捐款了。
說白了,這就跟你們家是胡同口炸醬面攤的老主顧一樣,經常去,都是回頭客,那老板肯定會給你們家一定的照顧和折扣。
另一個原因則是多樣性和社會公平性的需求,也就是所謂的 First-Generation Students。如果你的父母或者其他家人都沒有上過大學,你被錄取了,那么你就是你家族的第一代大學生。跟少數族裔學生一樣,第一代大學生也代表你來自社會的相對弱勢群體,來自收入和社會地位相對差一些的群體。學校培養你這么一位第一代大學生,就是為你改變家庭處境做出了貢獻,也相當于為社會的健康均衡發展做出了貢獻。
同樣的大學教育,對于高富帥來說可能是錦上添花,但對于第一代大學生來說,可能就是雪中送炭。良好的大學教育可以給你帶來良好的就業機會和收入水平,繼而能讓你有能力給你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這樣的良性循環可以改變你整個家族的狀況。社會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的,一個個家庭在變好,社會也就在變好。
所以,有些大學會自豪的宣布我們為和諧社會做出了多少多少貢獻,我們極其重視學生的多樣性,我們的學生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有些學校還會給出具體的數據,比如第一代大學生占多少多少,黑人學生占百分之多少,拉美裔占多少,部分工程學科里女生比例占多少多少。反之,如果一個大學給人的印象是全都招收白人精英階層的孩子,那么可能它只是一個為精英階層服務的貴族學校,這樣的學校起著加固而不是減弱「階層固化」的作用,它只讓富人的孩子更富,不能幫助窮人的孩子變得不那么窮。這種學校對于整個社會的貢獻到底有多少是有很大爭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