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知乎上一個帖子:如何搞定一個才華橫溢但沒有責(zé)任心的拖延癥患者。排名第一的回答,是一個匿名用戶的現(xiàn)身說法。
匿名用戶說,在他“口才不錯,形象討巧,文憑,見識,談吐,專業(yè)背景,都‘頗具設(shè)計感’”的背后,是“你讓我做的事我保準給你 100 個想法,然后給你爛尾了。你說不能拖延的,我保證會拖延。我在組會上永遠在說未來的事情而不是已有的成果。而且我毫無責(zé)任感,歷次戀愛都以劈腿告終,屢次上床后不告而別。看似熱心實則冷漠,從來記不清同事名字。”
對付這樣的人,匿名用戶給出的建議是“讓他趕緊滾。他除了給你留下爛攤子之外別無意義,千萬別被他瑰麗的言語和明亮的眸子欺騙,其實他渾渾噩噩,找不到回家的路。”而匿名用戶本人也在“停止說話,停止想像,只做毫無技術(shù)含量的工作,拿很少的薪水”后,覺得自己終于不再給世界添麻煩了。
這真是最痛的領(lǐng)悟,卻沒帶來最真的救贖。為什么看起來智商頗高的匿名君沒能在工作中發(fā)揮其智商優(yōu)勢?為什么“拖延”會和“劈腿”、“冷漠”聯(lián)系在一起?為什么作者明知問題所在,卻無力自拔?這背后,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答案:意志力缺乏。
心理學(xué)史上最有名的意志力實驗,大概屬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米歇爾教授所做的延遲滿足實驗。做這個實驗時,教授的女兒正好也讀幼兒園。于是他和同事們找來些女兒的小同學(xué),帶他們到一個單獨的小房間,在他們面前擺一顆他們愛吃的棉花糖。教授告訴這些孩子,他們可以選擇馬上吃掉這顆棉花糖,也可以選擇等實驗員回來再吃。如果他們能等到實驗員回來,那么他們將能額外再得到一顆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