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HI,家有萌寶的親們,想知道寶貝的生長秘密么?想知道寶貝的健康有哪些細節被你不經意忽略了嗎?“萌寶健康課”是浙江在線健康網推出的針對兒童健康保健的特色欄目,我們將聯合杭州各大醫院兒科,定期向寶爸寶媽們推送最貼心的寶寶防病保健、意外傷害防護、生長發育指南及活動講座等超級實用的信息。讓我們一起為寶貝的成長保駕護航吧!
浙江在線-健康網12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翁含露)撩開寶寶的衣服,摸到腹股溝有個包塊,手指按著會消失,還會咕嚕咕嚕響,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懷孕時做了什么禁忌的事兒?接生的醫生水平不夠好?不會是什么瘤子吧?!
根據小兒外科專家的說法,各位家長稍安勿躁,這疙瘩十有八九就是“小腸氣”了。
原來,“小腸氣”并不是一股氣……
“小腸氣”還有個斯文的名字,叫腹股溝斜疝。當寶寶還是個胎兒,體內有個叫鞘狀突的袋形突出,能幫助男寶的睪丸下降到陰囊中,或幫助女寶固定子宮圓韌帶。往往到出生時,鞘狀突就已經閉上了。
問題來了,如果鞘狀突遲遲未閉,那么小腸、大腸、闌尾等腸管就會掉到里面(有時候,睪丸、卵巢、輸卵管等生殖器官也會掉進去),形成疝氣。所以,“小腸氣”并不是一股氣,而是指腸管中含有氣體。
作為一種先天性疾病,“小腸氣”的發病率為3%~4%,早產兒較為多見,其中男孩約占90%。然而,女孩疝氣雖然少見,“發作”起來卻往往更要命!
就因腹股溝的這個“疙瘩”,女寶沒滿月就卵巢壞死
此前,杭州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小兒外科朱信強副主任醫師曾為一名20多天大的女寶做了“小腸氣”手術。手術很成功,但孩子還是因就診不及時,一側卵巢壞死發黑。
“我們以為這么小的孩子,動不動就哭挺正常的,沒想到……”據家長回憶,就診前兩日,女兒持續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懷疑可能是饑餓導致,但喂了奶也無濟于事。直到抱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是腹股溝斜疝,并且已經發生了嵌頓,造成掉進去的一側卵巢缺血壞死。
課堂筆記:孩子體內腹壓增加的時候(如咳嗽、哭鬧、跑跳、便秘等),掉到疝氣中的內容物增多,就容易發生嵌頓,時間一長會影響血供,造成腸管壞死,甚至威脅到生命。
(圖片來自網絡)
孩子家長表示,因為尿布擋住了腹股溝,確實疏忽了沒有發現。“如果嵌頓6小時以內,醫生還可以嘗試用手法復位“小腸氣”,但超過6個小時,因為無法判斷里面是不是壞死,一般不建議嘗試復位。”朱信強副主任醫師解釋。
而對于尚未滿月的新生兒,微創手術風險較大,只能進行傳統的急診手術。也就是說,術后這名寶寶還會留下刀疤。事已至此,只能希望女寶的另一側卵巢能“平平安安”,承擔日后的生育功能。
課堂筆記:新生兒期的女寶寶卵巢比較小,容易發生嵌頓,腹股溝疝較男寶更不容易發現,且嵌頓后時間一長水腫明顯,增加醫生判斷嵌頓時間的難度。因此,朱信強提醒家長,如果孩子不明原因劇烈哭鬧,注意仔細檢查下腹股溝有無包塊,若哭鬧加重,警惕“小腸氣”發生嵌頓。
小男孩也會出現“小腸氣”嵌頓造成睪丸壞死的情況,雖然少見但同樣十分危急。
“小腸氣”一定要做手術嗎?
出生6個月前,有自愈的可能性
鞘膜積液、隱睪、腹股溝斜疝……這些都是小兒外科的常見疾病,而腹股溝斜疝患兒幾乎占了1/3。
不少家長一聽“手術”就發怵,有沒有保守一點的治療方式?某寶上賣的疝氣帶,吃中藥等辦法,都沒用嗎?
(圖片來自網絡)
“吃藥不會有明顯效果,而且疝氣帶的使用需要很規范,固定不好反而容易造成局部壓迫壞死、黏連,也為之后手術增加難度。”不過朱信強副主任醫師說,理論上講,手術才是根治“小腸氣”的唯一辦法。
手術方式主要有兩種,一個是較為主流的微創手術,還有一個就是傳統的開刀手術。
“小腸氣”微創手術到現在已經發展了5、6年,其優勢除了術后疤痕較小,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可以在術中發現對側隱形疝,避免將來可能再挨一刀。要知道,如果一側有疝氣,對側復發的可能性有30%。
不過,一旦發生了嵌頓,微創手術便不可取了。
課堂筆記:可以確定的是,“小腸氣”在6個月大之前有自愈的可能性,這個階段如果沒有發生嵌頓,往往不考慮手術。但6個月后若還沒自愈,建議手術根治。
另外,1周歲多是手術黃金年齡,此時寶寶的心肺等功能已接近成人,對麻醉的耐受力較強,也沒到亂跑亂跳的年紀,術后腹壓不會太高,有利于恢復。
【專家介紹】
朱信強 副主任醫師 臨床醫學碩士
現任杭州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小兒外科主診醫師,曾任秦皇島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主任,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任河北省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委員、河北省小兒外科醫師協會常委、河北省出生缺陷防治委員會常委、中國婦幼保健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專業特長:從事臨床工作22年,在小兒普外、小兒泌尿、新生兒外科以及小兒腹腔鏡微創技術的應用有較高水平。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