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消費者協會確定的消費維權年主題為“攜手共治 暢享消費”。確立這一主題,主要是為了在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基礎上,為新常態下的消費開創一個維權的新局面。
有數據顯示,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50%上升到51.2%,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經濟新常態下,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其作用日顯重要。那么,在新時期,我們如何才能“暢享消費”?這就需要一個維權共治的新格局。
維權共治,不僅僅要求各級監管部門認真履行職責,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也需要消費個體尊重自身權益,增強維權意識并建立維權能力。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養老家政健康消費、壯大信息消費、提升旅游休閑消費、推動綠色消費、穩定住房消費、擴大教育文化體育消費。模式的轉變、結構的優化、理念的升級,都意味著對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出了新要求。在這些新的要求下,監管部門必須從質量違法、假冒商標、虛假宣傳、合同欺詐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件入手,切實規范消費市場秩序。同時進一步加強信用監管,讓“市場誠信”體系得以建立和完善,保護守信者的權益,提高失信者的違法犯罪成本,讓其寸步難行。
從消費者個人層面來說,也需要培養自己的維權意識,敢于、善于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可否認,由于維權成本過高、法律本身不夠完善等客觀原因的存在,導致消費者在維權頗感“等不起、耗不起、不劃算”,但這不能成為消費者放棄維權的理由。消費環境的轉變與優化、維權能力的提升,需要每個消費者的參與。政府與民間的“攜手共治”,正是讓全體消費者能夠“暢享消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政府發力、民間互動,這正是新常態下“暢享消費”的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