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分為原發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繼發性肥胖主要是由遺傳、機體內分泌紊亂等原因造成的,占到肥胖人群的20%—30%。繼發性肥胖屬于減肥的難點,目前沒有有效的減肥產品能夠達到減肥目的,必須結合其他手段共同作用。原發性肥胖主要是由于飲食結構不合理和運動過少等后天生活習慣導致的,占肥胖人群70%—80%。不合理的膳食是導致肥胖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現在因肥胖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如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對人民的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近年來,相關專家開始研究肥胖人群的膳食結構,幫助人們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脫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擁有健康的身體。
肥胖的危害
肥胖是現代醫學、營養學和公共衛生學都急需解決的全球公共健康問題,是現代社會文明病,常常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
肥胖的發生不分年齡、性別,對整個人類的健康影響極大。脂肪在臟器堆積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和舒張,久而久之使心肺功能異常;肥胖還會導致體態肥碩,會讓人產生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抵觸與人交際的社交活動。過大的體重給青少年的體育運動增加了難度,易出現氣喘、心慌、乏力等表現,慢慢就會厭倦體育鍛煉,繼而身體內的脂肪消耗減少,形成惡性循環。肥胖與代謝綜合征關系密切,是相關發病的始動因子;胰島素抵抗是代謝綜合征的基本病理生理。有研究表明,腹型肥胖的女性患糖尿病的概率是普通女性的10.3倍。除此之外,多項研究證明,隨著肥胖人群急劇增加,由肥胖而引起的多種病癥(如脂肪肝、高脂血癥、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卒中、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等)發病率也會不斷增加。
肥胖人群的膳食結構現狀
我國城市居民的脂肪供能比為35%,大城市高達38.4%,而我國膳食指南的上限則為30%,脂肪攝入過高;同時,谷類和蔬菜消費在不斷減少,城市居民膳食中的谷類供能比為48.5%,大城市僅為41.4%,而平衡膳食的合理比例應為60%—65%;精細飲食難以提供足夠的膳食纖維,過多的糖分和油脂的攝入造成的結果則是逐漸偏離健康的“平衡膳食”;肥胖與某些微量營養素的代謝異常相關,尤其是鈣、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D及葉酸的缺乏。
減肥產品的現狀
減肥食品的原料目前主要有蛋白質、葡糖甘露聚糖、膳食纖維、核酸、殼聚糖、肉堿、辣椒素、車前草等。國內外近年來對膳食纖維的研究開發尤為重視。在歐美,膳食纖維主要用于預防腸癌和心血管疾病,而在日本,主要用于減肥和預防便秘。
世界衛生組織關于減重提出過五個黃金標準:“不饑餓、不乏力、不腹瀉、不出現營養素缺乏、不出現身體功能損傷”,根據這個基本原則建立了一個全新的減肥膳食結構,即:通過高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均衡營養來控制熱量并實現減重。
目前我國市場上的減肥產品品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我國減肥市場以口服減肥產品為基本特征的藥品、保健品占到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以外用成分和物理減肥為特征的減肥器械、日化用品、以及低脂低熱的普通減肥食品,則長期處于市場邊緣。其中,保健品類在減肥市場依然占了絕對的市場,劑型包括膠囊類、茶類、片劑、口服液、顆粒、膏劑等,其中膠囊類和茶類占到了70%以上的保健品及藥品市場份額。現階段,市面上較流行的減肥食品有減肥餅干、代餐粉等。
減肥餅干的原理多為“用熱量低的餅干代替主食”,也就是通過一些低熱量、高飽腹感的食物來控制熱量攝入,常被稱為“代餐餅干”。但如果減肥人群真的餐餐都只吃這種餅干,身體會因進食的減少而出現營養素缺乏帶來的不良影響。因為人體健康需要均衡營養的合理膳食,營養物質攝取過少不僅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而且很可能適得其反不利于減肥。
代餐取代正餐常見的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代餐湯等。無論形式怎樣變化,代餐都具有低熱量、易飽腹的特點,因而使用代餐能夠減少能量攝入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代餐,是在減少這一餐能量攝入的同時,強化了一些減肥時容易缺乏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使這一餐的能量既不高,又達到了營養要求。代餐中的魔芋等膳食纖維還具有吸水膨脹的作用,在不被人體吸收利用的同時還具有飽腹的作用。膳食纖維在腸道通過排出時,還可以黏附一些脂肪類的物質,從而減少能量攝入。
針對肥胖人群的營養干預
對于減肥人群來說,只要能夠做到“管住嘴,邁開腿”即可擁有苗條的身材。管住嘴即是攝入適宜的熱量,每餐吃七八分飽即可,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減少脂肪的攝入;邁開腿即是增加身體的活動量,每周進行4次、每次40分鐘的中小強度的有氧鍛煉。盡管如此,由于肥胖人群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一時難以糾正,或者工作壓力大,飲食量難以控制,運動量也無法保證,只能通過使用減肥產品來控制體重。針對我國肥胖發病率越來越高的問題,《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2016年版)》等指導性文件相繼出臺,并提出了飲食干預療法。
飲食干預療法的基本類型分為能量控制和營養素控制。能量控制包括:極低熱量膳食療法200—600千卡/天;低熱量膳食療法600—1200 千卡/天;節食療法(輕斷食5+2)1200—1800千卡/天。營養素控制包括:高蛋白膳食療法,蛋白供能比20%—30%;高脂肪低碳水膳食(生酮飲食)療法;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供應。
極低熱量膳食療法的能量來源主要是蛋白質,嚴格控制脂類和碳水化合物能量的攝入,使機體處于饑餓的狀態,主要適用于重度和惡性肥胖者,實施時通常需要醫生嚴格指導,住院觀察,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低熱量膳食療法是在滿足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水這五大營養素的要求下,減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主要適用于輕、中度肥胖者,可根據情況進行選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間歇式斷食療法(輕斷食5+2),即1周內5天正常進食,其他2天(非連續)攝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約500千卡/天,男性600千卡/天)的飲食模式。主要適用于輕度肥胖者。
高蛋白膳食療法。由于蛋白質的降解主要是腎臟的工作,如果腎臟健康,攝入的蛋白質也不是太多,則沒有問題。然而對于年齡偏大的人群,由于腎臟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減弱,每吃一頓高蛋白膳食,特別是高動物蛋白,就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生酮飲食是飲食中包含5%—10%的碳水化合物,10%—20%的蛋白質,70%—80%的脂質。生酮飲食要求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并攝入大量的優質脂肪。生酮飲食對改善腸道環境,改善便秘,減輕體重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生酮飲食不適用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胰島素不足,將無法調控酮體排出,容易發生酮酸中毒;同時,生酮飲食不適合肝腎功能受損的人群,肝臟負責分泌膽汁、消化脂肪、產生酮體,且酮體排出需要經由腎臟排出;另外,生酮飲食不適合脂質代謝不良的人群,容易出現高血脂、腸胃不適等問題。
限能量平衡膳食療法是在限制能量攝入的同時保證基本營養需求的膳食模式,其宏量營養素的供能比例應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脂肪的供能比為25%—30%,在膳食中還需要添加亞油酸、亞麻酸等必需脂肪酸;蛋白質供能比為20%—30%,有利于維持氮平衡和增加骨礦物質含量的作用;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為40%—55%,以淀粉類復雜碳水化合物為主,嚴格限制精制糖食物和飲料的攝入;在減重干預的同時需要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D以及鈣等微量營養素。限能量平衡膳食療法兼具能量控制和營養素控制兩種方法,安全性與普適性最高,有利于向正常飲食過渡。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國家標準中明確要求,對于肥胖癥患者或減肥手術期患者的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應嚴格控制能量的攝入,但是也要防止飲食控制帶來的微量營養素缺乏,導致營養失衡。國際法典委員會(CAC)曾發布《用于減輕體重的極低能量飲食標準》,標準中對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限量進行了規定。其中,能量為450—800 千卡/天;脂肪酸每日需要攝入不少于3克的亞油酸,α-亞麻酸的每日攝入上限為0.5克,建議每日攝入量亞油酸與α-亞麻酸的比值在5到15之間;碳水化合物每日攝入不少于50克;蛋白質為每日最低攝入50克。減脂手術全營養配方食品需要適量補充色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以及谷氨酰胺等氨基酸;適量添加中鏈甘油三酯(MCT);適量增加維生素A、β-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E、維生素C以及鐵、硒、銅、鋅、肌醇、;撬岬鹊暮俊
供能營養素供能比的設計
肥胖人群在減重的過程中,伴隨著脂肪的減少,身體的水分和肌肉量也會流失,同時肥胖癥也會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通過調整減肥產品的營養素結構,改變供能比和強化營養素來解決。
肥胖人群的飲食的三大營養素供能比為:蛋白質20%—30%,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40%—55%。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貿易組織推薦:必需脂肪酸ω-6與ω-3的比例應在5:1到10:1之間;根據中國營養協會專家推薦: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應為1:6:1。這樣的比例對心腦血管有益,能夠促進人體的健康。同時,在減肥過程中需要攝入優質蛋白,優質蛋白又稱完全蛋白質、高生物價蛋白質,指蛋白質中的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利用率高,各種氨基酸的比率符合人體蛋白質氨基酸的比率。如奶類的酪蛋白、乳清蛋白,蛋類的卵清蛋白及卵黃磷蛋白,肉類的清蛋白和肌蛋白,大豆蛋白,小麥和玉米的谷蛋白等。碳水化合物的選擇以麥芽糊精為主。麥芽糊精是葡萄糖當量值小于20的淀粉水解產物,可以是白色粉末,也可以是濃縮液體。它介于淀粉和淀粉糖之間,是一種價格低廉、口感滑膩、沒有任何味道的營養性多糖。
非供能營養素的強化
在減肥過程中需要強化微量營養素。由于飲食中的能量受到限制,易使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如B族維生素、鈣、鐵等。因此,需要在飲食中合理搭配新鮮蔬菜、水果、豆類、脫脂牛奶等富含這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肥胖與某些微量營養素的代謝異常相關,尤其是鈣、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D及葉酸的缺乏。肥胖人群在進行減重的過程中會引起骨量和肌肉量的丟失。有分析顯示,肥胖群體患維生素D缺乏的風險比正常人群高35%,比超重人群高24%。在減重干預的同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可以增強減重效果。
肥胖人群日常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普遍偏低。膳食纖維作為一類多糖類碳水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在肥胖癥、糖尿病等疾病的預防與治療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被譽為繼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與水之后的第七大營養物質,并且其對機體的更多益處正在不斷被發現。膳食纖維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包括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低聚糖作為無殘留、化學性質穩定、無毒無害無副作用的綠色添加劑,對動物機體腸道菌群調節作用效果顯著。研究發現,功能性低聚糖能夠促進腸道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目前已研究發現的功能性低聚糖有20多種,主要有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等。(韓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