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副主委肖魯偉的一個學術報告《子午流注與十二時辰養生》,引起了中醫界和中醫愛好者的強烈興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提出了一個觀點:“從形式上看,養生有兩種,一種叫自然養生,一種叫科學養生。其中,自然養生是順從天命,順應自然。通過對百歲老人的調研,我們發現,幾千年來形成的適合自己的衣食住行習慣,實際上是最好的養生,最實用、最簡捷,回歸自然才是最重要的。”
肖魯偉會長正在作《子午流注與十二時辰養生》學術報告
子午流注是中醫先賢發現的一種規律。天覆地載,人在其中,以這個原則取穴。一年四季節氣交替,氣候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這些變化與人體疾病治療密切相關。中醫認為,人體中十二條經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由于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有盛有衰。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十二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血氣應時而至為盛,血氣過時而去為衰,逢時而開,過時為闔,泄則乘其盛,即經所謂刺實者刺其來。補者隨其去,即經所謂刺虛者刺其去,刺其來迎而奪之,刺其去去隨而濟之,按照這個原則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療效,這就叫子午流注法。”雖然,對于很多人來說,肖魯偉的這幾句演講有點難懂,但起碼可以看出,他是說子午流注注重時間條件,以自然界周期現象,與人體氣血周流的情況相配合的。“通俗說來,子午流注是中醫針灸以‘人與天地相應’的觀點為理論基礎,認為人體功能活動、病理變化受自然界氣候變化、時日等影響而呈現一定的規律。根據這種規律,選擇適當時間治療疾病,可以獲得較佳療效。因此提出‘因時施治’‘按時針灸’‘按時給藥’等。就是說:人身之氣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時,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推算出什么疾病應當在什么時辰取什么穴位進行治療。”肖魯偉告訴記者。與子午流注相關的,是五運六氣學說,又稱運氣學說。肖魯偉解釋:它是古人用來預測解釋氣候改變的一種學說。中醫認為,氣候的改變與人體的疾病和治療有著密切的相關性,例如冬病夏治。最常見的冬病夏治療法就是三伏貼。
五運就是木、火、土、金、水;六氣就是風、火、熱、濕、燥、寒。“《素問·至真要大論》中這樣記載道:‘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這也是中醫一直強調的‘整體觀念’和‘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在治療上,根據藥物的性味歸經升降浮沉,針對病因病機的特點及證候屬性的特點,確定基本治則與治法,也就是說,在對應的季節使用相對應的藥物,藥物的功效會更加強大,治療效果也會大大增強。”肖魯偉認為,五運六氣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也有顯著作用。
他認為,講運氣學說,講到底就是人要按照自然規律來安排自己的生活。古代中醫講得非常清楚,未病的時候要養生防病,欲病早治,也就是將要得病的時候要去治;已病的時候要防變;病后要調節防止復發。治未病的理念,經過這些年的宣傳開始深入人心,但是還有很多人不清楚治未病的理念,認為沒病為什么要治?這時候就應該讓他們知道治未病的概念,要順應天時來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健康的生活。
“《黃帝內經》中,提到了壽運、年運、日運、五臟運、四時運。比如年運,這一年是暖冬還是寒冬,暖冬有暖冬的養生方法,寒冬有寒冬的養生方法。五臟運就是五臟對應的金木水火土。比如今年春節肝要大運,那么在春天養生的時候,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就要少用,對肝臟有損害的東西就要少吃。”肖魯偉引用了一個著名的例子來證明他的觀點:
“2017年,一個對生物鐘的研究成果得了諾貝爾獎,三位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隨地球自轉而來的晝夜變換的。”
問及為何在此時提出“子午流注與十二時辰養生”的相關觀點,肖魯偉說,浙江省中醫藥學會進行了一個長達4年的浙江省百歲老人調研課題,調查了200位百歲老人,發現,從這些老人身上很難找到共通的長壽秘訣。有的是天天都吃肉,有的則長期素食;有的每天一杯酒,有的是滴酒不沾;有的喜歡運動,有的則是喜歡龜息養生……不一而足,就是沒有一項可以叫別人學習并有效的方法。“如果一定說有共通的長壽秘訣,那就是自然養生。順其自然,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肖魯偉最后給大家羅列了十二時辰的養生。他認為,如果大家都按照這樣去做,那將非常有利于健康:首先,子午都應該是睡覺的時間,中午就是我們的午休,子就是陰陽交界的時候。百歲老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睡眠時間充足,基本都在10小時以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第二,可以看看百歲老人的舌苔,大部分的舌質呈現紅潤,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是蒼白的。第三,百歲老人的脈象非常特別,中醫稱之為“壽脈”。“這就是他們順應自然的結果。”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