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看電視的時候,才知道得獎的。”當記者聯系到身在北京的屠呦呦老人時,電話那頭的聲音略顯低沉。10月5日,85歲的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女科學家。今天晚上,記者電話連線了她和家人,二老對家鄉人民的關心表示感謝。
看電視才知道自己獲獎
認為這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
“今天晚上看電視的時候,才知道得獎的。”記者聽得出來,屠呦呦雖然早早到北京工作生活,但是說話還是帶有江浙口音。
當被問到獲獎感受時,屠呦呦用很平靜地語氣說:“沒有特別的感覺,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因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大家一起研究了幾十年,能夠獲獎不意外。”
屠呦呦家今晚很熱鬧,她所在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的領導和同事都趕來祝賀,采訪過程中,家里另外一部電話的鈴聲一直沒斷過。
得知是浙江媒體打來的電話,屠呦呦的老伴李廷釗非常感謝老家人民的關心。李廷釗在電話中說,屠呦呦今年已經85歲,身體狀況已不如從前,平時都是待在家里,偶爾會去所里看看。
浙江女兒獲諾貝爾獎
省內中醫藥專家、學者熱議
屠呦呦是浙江寧波人。得知她獲獎的消息,浙江省內的中醫藥專家、學者也在熱議這位從浙江走出去的女科學家,以及她取得的卓越成就。
屠呦呦主導研究的青蒿素源起1967年的國家“523抗瘧計劃”,當時全國200多個單位的藥學和藥理專家經過5年的研究發現青蒿素對瘧疾有效,并于1972年11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世界衛生組織2006年宣布,青蒿素讓80多個國家的100多萬人免受瘧疾之苦。
“對于一種新藥最艱辛的工作是有效藥材、有效部位及有效化合物的發現,并進一步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浙江省中醫藥大學藥物研究研究所所長呂圭源告訴記者,對于一款中藥新藥,尋找確定主要的原料藥材、然后進行化學分離;通過動物實驗確定藥效成分并進行進一步化學修飾或結果改造;再進行系統藥理、毒理學研究以及制劑工藝、質量標準和穩定性研究;然后再進行1、2、3期臨床研究,符合新藥各項要求的才能被批準生產。
而這一次屠呦呦的獲獎,在呂圭源看來,屠呦呦此次青蒿素獲諾貝爾獎,為中藥的深入開發利用和深入研究吹響了新的號角。青蒿素的成功,是中醫藥學、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和新中國醫藥界對人類的巨大貢獻。
浙江省中醫院中藥房主任、主任中藥師鄭敏霞從事中醫藥學已經30多年。她告訴記者,這次屠呦呦獲獎的青蒿素是黃花蒿中的抽提物,也是中醫藥理教科書里的經典案例。“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讓我們看到中藥是有用的,也是得到世界公認的。”鄭敏霞主任表示,中醫藥作為祖國的精華,屠呦呦的獲獎會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去學中藥藥理,也鼓舞更多的人去研究中醫,這也增強了自己的信心,中醫藥師們看到了中醫藥的前途和光明。
“青蒿素是從中醫藥古籍中發掘出來的,體現了中醫對世界醫學的貢獻。”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科教部主任李亞平主任中醫師說,屠呦呦的獲獎,將對學習、研究中醫藥的人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